信托视角下我国文化企业融资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友臣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5[文学]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未来支柱产业之一,在现在和未来都有着相当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盈利空间。文化企业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核心,其良性发展需要金融资本的助力支持。囿于传统抵质押资产不足、价值估值体系尚不完备、产品现金流入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金融行业法规对于金融资本流向的若干限制等因素,文化企业长期以来都不是金融机构投融资的优选对象。而信托公司作为唯一可以直接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领域进行债权性投资的金融机构,在业务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自由度,具备其他同业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特征优势,是引导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文章以我国文化企业信托融资为主线,首先从文化企业融资特点入手,从财务报告质量、风险抵御能力、融资渠道依赖度等角度分析非上市文化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基于上市公司公开财务信息,横纵比较性研究上市文化公司的融资特征;其次,文章精要性梳理与总结了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从公司分布、注册资本、信托资产、收入构成、盈利规模、风险管理等六个角度对我国信托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文化企业资产特点与规模资质特征,比较性研究信托融资特点、文化企业与信托融资的联动程度;进而,文章基于信托业务现有的成熟模式与文化企业信托融资的特征研究,结合实操案例,从主动管理与事务管理角度,为文化企业信托业务归纳并构建出了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与交易结构;第四,针对文化企业估值过程中出现的模型构建与方法应用问题,文章以实务中最为常用的估值方法作为突破口,在对有关模型与估值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亦通过估值报告的形式,以新三板某家文化科技类公司为估值标的,进行相关方法的应用与具体的估值测算;最后,文章以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方式,从信托公司、文化企业、政府立法等角度,探讨对我国文化企业信托融资的对策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