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情绪图片信息认知的眼动研究 收藏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情绪图片信息认知的眼动研究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情绪图片信息认知的眼动研究

作     者:牟海刚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旭峰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主      题: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 品行障碍 情绪识别 注意偏向 眼动 兴趣区 

摘      要: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是与暴力、犯罪、危险行为密切关联的一种精神疾病,常常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负担。人格障碍的形成都和幼年的成长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APD与其它人格障碍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其行为方式因不符合与年龄相匹配的社会规则而容易较早地被发现。研究表明,很多成人累惯犯都是从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存在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拉开了其犯罪生涯的序幕。学术界一致公认,在犯罪行为成为一个人稳定的行为模式之前,对其早识别、早干预尤为重要。在青少年中,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的个体需要关注一直是心理学界、精神医学界、教育学界在探讨的问题。课题组根据以往研究提出了APD高危群体的概念,并通过脑电生理技术进行了验证其神经生理机制。本研究拟从图片信息认知的角度,基于视觉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探讨其认知加工机制,为揭示APD高危群体特征,并对其识别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APD高危群体组(n=19)、APD组(n=24)、非APD罪犯组(n=20)以及正常对照组(n=20)四组被试,采用问卷法、主观评定法、眼动分析法,评估四组被试在反社会行为、情绪图片性征与情绪图片信息认知过程中的差异。眼动行为由Tobii Studio软件自动生成兴趣区并进行统计分析,选用的眼动指标共九个:首次进入时间(TFF)、首次进入前注视点个数(FB)、首个注视点的注视时间(FFD)、注视点的持续时间(FD)、注视点持续时间总和(TFD)、注视点个数(FC)、总注视时间(TVD)、平均瞳孔直径以及最大瞳孔直径等。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以及因子分析等。主要研究结果:***高危群体组与APD组在《反社会变态人格倾向问卷》上的分值不存在显著差异,而APD高危群体组与非APD罪犯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同时具有两种特质异常的人更有可能是APD或其高危群体。2.四组被试在正性及中性图片性质的主观评定上没有明显差异。在负性图片性质的主观评定上,APD高危群体组与APD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非APD罪犯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四组被试在图片信息认知过程中的眼动指标表明,FFD、TVD、平均瞳孔直径以及最大瞳孔直径四个指标存在图片性质主效应;FFD、FD、TFD、FC、TVD、平均瞳孔直径及最大瞳孔直径七个指标存在组别主效应。所选九个指标均不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1)在正性图片上,APD高危群体组与APD组在FD、TFD、FC、TVD、平均瞳孔直径、最大瞳孔直径六个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APD高危群体组与非APD罪犯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在中性图片上,APD高危群体组与APD组在TFD、TVD、FC三个指标上不存在差异,与非APD罪犯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3)在负性图片上,APD高危群体组与APD组在TFF、FD、TFD、FC、TVD、平均瞳孔直径、最大瞳孔直径七个指标上不存在差异,APD高危群体组与非APD罪犯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4.对所选用的眼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APD高危群体组与APD组的眼动指标均可分解成四个因子,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0.6%和86.1%,二者因子成分相同但顺序不同。罪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眼动指标可分解成三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9.3%和82.5%,二者成分相同顺序相同。研究结论为:***高危群体与APD在反社会行为及眼动指标上具有相似的特征,与正常人群有着明显的差别,符合研究假设,验证了本课题组提出的关于APD高危群体的操作性定义。同时在《反社会变态人格倾向问卷》应用上,使用两种及以上特质异常来筛选APD或其高危群体的准确性更高。***高危群体更倾向做出负性的评价,对负性信息的接受性更强。同时APD高危群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着快速捕获的注意偏向特征,但其情绪的感受阈限较高,情绪的唤醒能力要比正常人群低。***高危群体对情绪刺激的认知可能包含特征察觉、效价特征分析、资源分配以及神经网络唤醒四个步骤,而普通人群对情绪信息的认知则包含刺激激活、资源分配和神经网络唤醒三个步骤。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