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北京市冰球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收藏
北京市冰球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北京市冰球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作     者:孙梦楠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靳英华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北京市 冰球 后备人才 培养 

摘      要:冰球运动是人们喜爱的冬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冰球运动具有较高的竞技价值、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开展冰球运动需要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好的场地设备条件。 北京市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拥有悠久的冰球文化,场地条件好(目前拥有17个室内场地,占全国现有室内冰场的15.5%,居全国各省市的首位),因此北京市冰球队在近年的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北京和张家口共同申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使北京市冰球运动的发展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笔者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冰球竞技运动员培养方面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1.年龄和性别结构不尽合理。北京市冰球运动后备人才未建立起合理的年龄梯队。运动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和6-8岁两个年龄段,1012岁和12岁以上的运动员人数偏少。另外,男多女少,甚至有的年龄段没有女运动员。这种情况会影响北京市冰球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北京市冰球运动员的培养方式较为特殊,主要依靠家庭和社会力量。这种培养方式的利弊非常明显。其好处在于可以有效地缓解“学训矛盾,并且使运动员通过掌握更多更好的文化知识以理解训练中的各种问题。但不足之处是难以保证足够的运动量。 3.目前北京市冰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方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是:学训矛盾使绝大多数运动员不准备从事专业训练,使北京市冰球后备人才后继乏人;对教练员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较为欠缺且培训方式较为落后,导致教练员执教水平有限,创新意识不足;场地设备费用高,阻碍了更多青少年的参与。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的建议是:第一,应根据中国国情,特别是北京市的具体情况,继续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方式。第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练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三,尽快出台相关措施,规范教练员上岗程序。第四,加大市场开发的力度,引入多种投资方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