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元代北曲杂剧与儒学传播研究 收藏
元代北曲杂剧与儒学传播研究

元代北曲杂剧与儒学传播研究

作     者:周静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甄洪永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主      题:儒学 北曲杂剧 传播 

摘      要:儒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理论支撑,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为开端,后历经儒学大家不断丰富和创造,逐渐形成了涵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政治、经济、文学、社会生活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古典戏曲成熟标志的北曲杂剧亦毫无疑问受到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剧中多处体现和传播了儒学思想。北曲杂剧通过“歌舞演故事的形式,将元代文人的生存状态与理想追求通过塑造具体的事件与人物展现出来,从而被认为是折射了元代社会面貌的“活化石。儒学思想对于北曲杂剧的创作产生影响,北曲杂剧又反之推进儒学在元代社会的传播。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对儒学在北曲杂剧中的传播进行研究:第一章为“北曲杂剧与儒学的渊源。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北曲杂剧与儒学之暌离与联系。二者虽然在内涵、表现方式与社会功能上均有不同,但是又同为一定经济状况发展之下的上层建筑。北曲杂剧产生是伴随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的,彼时儒士地位不高,在戏曲创作中表现其才情与政治理想。儒学作为世界观毋庸置疑影响了北曲杂剧的创作,而北曲杂剧亦通过作品加速了儒学的传播。第二章为“儒学在元代社会的传播。蒙元时期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了交流与碰撞,赵复北上成为元代儒学发展的开端,并有许衡、吴澄、耶律有尚等声誉显赫的名儒。这些元代儒士对整个元代儒学发展以及北曲杂剧的创作心理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章为“儒学在北曲杂剧中传播的可能性。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从传播环境看,蒙元时期开放的创作环境与汉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都为北曲杂剧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二从创作心理看,深受儒学浸润的杂剧作家,虽生平与思想构成并无详细史料可考,但是其存世的作品中均流露出了作家的儒学修养;三从观众的审美期待看,观众的欣赏欲求为儒学与北曲杂剧的结合提供了内在动力。北曲杂剧作为“场上之曲,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多结合观众喜好进行创作,因而使作品具有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特点。第四章为“儒学在北曲杂剧中传播的呈现。作为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内容进行分析:首先,从文本呈现的角度来分析其中出现的儒学经典语句。直接引用了儒学经典的作品,是指可以直接找到出处的;化用了经典语句的作品,是指根据剧情将经典教义“为我所用;既直接引用又进行具体阐释的作品,是指在剧情发展中,为了达到某种宣教目的,直接引经据典并结合实际情况与语境分析经典。接着分析北曲杂剧中儒学典籍呈现的特征:北曲杂剧之所以引用《论语》、《孟子》较多,是与宋元儒学发展的升格运动有关的,同时作家将《周易》在剧中定位为卜筮之书亦是对正统思想的反叛。其次,分析北曲杂剧中出现的儒学代表人物以及原因。儒学代表人物是指在儒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如周公、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都是剧中引用较多的儒学人物。第三,通过典型特点分析儒学主张在北曲杂剧中的体现。如通过忠义、孝贤、尚礼、清官等形象分析其中体现的儒学思想。第四,大团圆与中庸。第五章为“北曲杂剧与儒学关系的再思考。北曲杂剧承袭了儒学经典文以载道与抒发性情的特点,儒学思想与剧情进行了充分融合与吸收,同时官方话语权向民间转移的趋势给了北曲杂剧更多的创作空间,促成了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北曲杂剧不论是从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在思想内涵上来看,都体现了对儒学思想的回归。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