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地统计学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局研究——以公安县为例 收藏
基于地统计学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局研究——以公安县为例

基于地统计学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局研究——以公安县为例

作     者:韩振坤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勇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主      题:耕地质量 质量监测 样点布局 地统计学 

摘      要: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对耕地质量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为耕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最佳采样布局方案,即利用有限的采样点数量及最佳采样布局模式。既可以实现降低采样成本而又不失其准确性、代表性,并且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对耕地质量监测的科学决策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湖北省公安县为例,以地统计学方法为理论研究基础,从大量元素(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铁元素、锰元素、铜元素、锌元素以及硼元素)等耕地质量指标出发,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探究适合县域尺度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间距。研究表明:当采样点间距为5000米时,既能保证采样精度,又可以进一步降低采样成本,可以认为是最优采样间距。 根据固定监测样点和动态监测样点的监测任务和监测重点,按照1:2的比例关系,依据最佳采样间距,全县分别布设固定监测样点、动态监测样点40个和80个;分别从耕地类型比重、田间道路、灌排条件以及居民区等角度出发,对监测样点进行局部调整和优化,最终形成公安县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局方案。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探究最优采样间距;从耕地类型、田间道路、灌排条件以及距离居民区远近等影响耕地质量因素角度出发,进行监测样点布局局部优化,可以实现在满足耕地质量监测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采样成本的实际效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