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及其性质的研究 收藏
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及其性质的研究

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及其性质的研究

作     者:杨芳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邓泽元;胡蒋宁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0832[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083201[工学-食品科学] 

主      题:樟树籽油 脂质体 包封率 气相色谱 稳定性 释放 

摘      要:樟树籽核仁中富含油脂,含90%以上的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 MCFA),其中癸酸(C10:0)与月桂酸(C12:0)分别占53.27%和39.93%。由6-12个碳原子组成的脂肪酸碳链与甘油酯化后形成的甘油三酯为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MCT),因MCT具有非常独特的代谢特征,可作为有脂肪吸收障碍、脂肪泻病人的食物来源,同时对于手术后、感染、皮肤烧伤、艾滋病以及癌症、糖尿病等病人是一种良好的食物。但是樟树籽油(cinnamomum camphora seed oil, CCSO)适口性与水溶性较差,若作为食用油食用又存在烟点低,容易起泡的问题,并且MCT具有在肠道内水解迅速,产生大量脂肪酸易引起肠胃不适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CCSO的利用展开研究。 脂质体由于其双亲的特征,可同时作为水溶性药物和脂溶性药物的载体,将CCSO制备成脂质体可使其在肠液中缓慢释放,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增加其在血液中的存在时间。 研究表明,CCSO质量与C10:0和C12:0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C10:0的回归方程为y=1924x+48.984(R2=0.9995),C12:0的回归方程为y=1317.7x+27.723,(R2=0.9996);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癸酸、月桂酸峰面积为指标的包封率测定方法:采用氯仿/甲醇(v/v,1:1)对樟树籽油脂质体破乳,用正己烷冷冻高速离心5min萃取游离CCSO与总的CCSO,根据峰面积与油脂质量关系计算包封率。经公式推导验证、回收率及精密度实验,证明利用峰面积计算包封率的方法简单可行,可消除仪器误差,特别是对没有紫外吸收的油脂而言是一种良好的包封率测定方法。 确立了樟树籽油脂质体制备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制备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分别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樟树籽油脂质体包封率以及不同微射流压力对樟树籽油脂质体粒径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樟树籽油脂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制备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加入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浓度为3g/100mL,CCSO与大豆卵磷脂质量比为3:1,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6.7:1,吐温80占大豆卵磷脂质量的24.2%,磷酸缓冲溶液pH为7.0、浓度为0.01mol/L,制备温度35℃,动态高压微射流120Mpa下处理两次,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91.8±3.7)%,平均粒径达(107.1士8.6)nm。 分别加入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海藻糖做为冻干保护剂制备樟树籽油脂质体冻干粉,以形态、重建效果、粒径以及包封率为指标,对加入冻干保护剂顺序、预冻温度、预冻时间、干燥时间、冷冻保护剂种类以及添加量对樟树籽油脂质体冻干粉制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优条件如下:在已制备的樟树籽油脂质体溶液中加入冻干保护剂(海藻糖与大豆卵磷脂质量比为2:1),在预冻温度-80℃下,预冻5h,干燥36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樟树籽油脂质体冻干粉包封率为(87.2±4.4)%,平均粒径(138.1±4.8)nm,相变温度86.42℃,常温密封放置下有较好的稳定性。 对樟树籽油脂质体和冻干粉重建后的脂质体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研究,发现透射电镜下两者均为单室脂质体,形态规整,大小均匀,重建后樟树籽油脂质体壁膜较厚。以外观、包封率、粒径、pH、泄漏量、丙二醛含量为指标,对樟树籽油脂质体溶液进行60d放置考察实验,发现樟树籽油脂质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对樟树籽油脂质体进行模拟胃肠液释放实验,发现樟树籽油脂质体在人工胃液中释放较为缓慢,在人工肠液中释放较快;缓释效果与胃肠液中酶种类有较大关系,肠液中的脂肪酶可加速樟树籽油脂质体的水解释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