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眼区情绪识别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眼区情绪识别的相关性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眼区情绪识别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赵子丛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董毅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100205[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医学] 

主      题:精神分裂症 童年创伤 眼区 情绪 认知 

摘      要:目的:童年创伤也称作童年虐待,所指的是童年时被人为而非意外造成的不恰当对待,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和成人期的精神,心理疾患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同时又存在诸如广泛神经认知和社会认识能力损坏的精神疾病。近年来,有关童年期创伤经历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识认知障碍已被广泛认识,眼区情绪识别作为社会认知的重要指标。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社会认知是否存在关联仍无相关研究验证。本研究试图评估精神分裂者患者的眼区情绪识别能力,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童年创伤水平与眼区情绪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早年的负性经历对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象为71名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2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者。(1)儿童期经历问卷(CTQ):该问卷共28个条目,包括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5个分量表,评分越高表明被试童年创伤水平越高。(2)眼区基本情绪识别任务(EBEDT)测查被试对他人眼区情绪的认知能力,实验材料为4个人(2男2女)的眼区情绪照片,包括喜、惊、恐、悲、厌和怒6种基本情绪,统计变量包括:总反应正确率、总平均反应时,以及每种情绪的正确反应率和平均反应时。比较精神分裂者与健康对照者CTQ、EBEDT所得数据之间的差异,行为学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1)患者组的CTQ总分[(47.84±13.26)分]高于对照组[(34.27±7.27)分,P0.01],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分量表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患者组EBEDT总正确率[(73.42±11.86)%]低于对照组[(86.74±6.16)%,P0.01],总平均反应时[(4321.40±956.83)ms]高于对照组[(2776.75±703.42)ms,P0.01],喜、惊、恐、悲、厌和怒六种情绪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CTQ总分与EBEDT总正确率及喜、惊、悲和怒眼区情绪识别的正确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90,r=-0.419,r=-0.451,r=-0.391,r=-0.344,P0.01]。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水平与眼区情绪认知能力存在相关,提示早年的创伤经历可能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功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