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野生地被植物寒莓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收藏
野生地被植物寒莓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野生地被植物寒莓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作     者:陈襄襄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叶萌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090706[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07[农学-林学] 09[农学] 

主      题:寒莓 地被 形态解剖 繁殖特性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摘      要:寒莓(Rubus buergeri Miq.)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的常绿匍匐小灌木,通常生长于低海拔的阔叶林下或由地疏林内,该种生命力强,群体观赏价值高,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耐荫地被植物,但目前尚未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的生物学研究。为开发我国丰富的野生寒莓资源,本文通过室外观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四川农业大学教学农场和上里镇徐家湾两个试验点,对寒莓的形态解剖特征、繁殖特性、生长发育特性、光合特性等基础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品种的选育、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寒莓根系集中分布在0.10~0.30m的表层土壤内。属于4原型的根,初生木质部直达维管柱的中心,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两个脊之间,没有髓的存在,侧根起源为内起源。一年生茎匍匐生长,二年生茎直立生长,在幼茎横切面上,维管束大小不一,排列成一环,次生结构中,次生韧皮部纤维排列成完整的一环,次生木质部具有很宽阔的木射线,将次生维管组织分割成许多部分,外韧维管束。叶片较大而薄,上表皮的细胞比下表皮的细胞大,上、下表皮细胞外壁角质层不明显,叶肉内栅栏组织2层,海绵组织中有大的细胞间隙,为异面叶。表皮细胞有时具叶绿体,气孔数较少;叶绿体较大,叶绿素含量较多,具有耐荫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2、栽培寒莓2月底萌动,3月初展叶,花期6~9月,果期9~11月,物候比野生植株提前半个月。一年生枝生长动态呈S型,二年生枝生长动态呈双S型,栽培植株年生长量均小于野生植株。单花花期5~6h,单果果期15~19d,花期和果期时间跨度大,有花果同期现象。同时寒莓适合在萌动期和休眠期移栽,其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0%和98%,且重度修剪不会影响其生长。 3、寒莓阳叶的光补偿点为7.2024μmol·m·s,光饱和点为850μmol·m·s,表观量子效率为0.0196,阴叶的光补偿点为5.9060μmol·m·s,光饱和点为700μmol·m·s,表观量子效率为0.0208,属耐荫植物。阳叶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点和14点,有明显的光合午休,阴叶没有明显的光合午休。影响阳叶净光合速率的生态因子主要为Ta、R、PAR。影响阴叶净光合速率的生态因子主要为PAR和Ta。在1000μmol·m·s光强下,寒莓有较好的光响应能力,其ETR上升快,NPQ增加,当光强超过1000μmol·m·s时,PSⅡ呈小幅下降,阳生叶下降幅度小于阴生叶,发生光抑制。 4、寒莓种子萌发可采用浓硫酸处理33min,赤霉素处理浓度为***,沙藏40d,发芽率达56.1%。寒莓绿枝扦插宜选用***的ASD处理插穗30s,生根率达70.33%。寒莓扦插繁殖生根率高,达成成体所用时间短,故建议在园林应用中使用扦插繁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