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镇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和沿海地区为例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陆玉麒
授予年度:2005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主 题:江苏省 沿江地区 沿海地区 区域城镇空间布局 功能圈 羽状布局模式
摘 要:城镇空间一直是城市学科和地理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而城镇布局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城镇空间布局是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江苏省沿江和沿海地区为例,通过对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点和区域发展方向的分析,提出了区域城镇空间布局的新模式。 (1) 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城镇空间布局的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新时期影响城镇空间布局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及历史特征、交通网络及区位、产业布局与地域分工、生态与环境因素、信息与科技、城市间相互作用、城市规划及相关政策等等。 (2) 江苏省内的区域差异表现在:人口的分布南密北疏;生产力的布局在省内出现不同的态势;大中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江地区,苏锡常地区城镇尤其密集。江苏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形成和扩大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在短期内要想缩小这种差距不太可能,未来省内的区域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沿海地区没有明显的隆起,成为全国沿海发展的低谷地区,体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内陆化的特征。 (3) 江苏省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与发展态势孕育于长三角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之中。其空间结构体现出两个特点:对外扩张型的城镇布局和沿海省份的内陆化。伴随着长江三角洲的杭州湾化,江苏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沿海地区如果能得到快速发展,未来有可能成为江苏缩小区域差异、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动因。由此,作者提出长江三角洲“W型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构想。 (4) 为了增强江苏省两大地区在全国的区域竞争力,我们提出江苏省沿江和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的新模式。江苏省的沿江与沿海地区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故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沿江地区由于大致处于网络化发展阶段,拟采用功能圈的布局模式。沿海地区考虑到其空间结构的特殊性以及未来可能成为江苏重要的成长空间,依据其特点,拟构建羽状式空间布局模式。 (5) 对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