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龙额侗寨影像志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静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摘 要:影视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体系中方兴未艾且交叉广泛的一门分支学科,由于其依靠可视图像(照片、图片、影像资料等)这一载体来调查和记录人类文化的变迁,也通过可视图像来解读和阐释丰富浩瀚的人类文化内涵,所以在学术研究和理论阐释过程中都是极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影视人类学界一直在探寻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关系问题,为了解决这个创作视野的问题,从而有了分享人类学(Shared Anthropology)的概念,最后发展成为社区影像(Community Video)这一分支,在中国也被翻译成“乡村影像、“村民影像。不同于外部视野拍摄的影像民族志,龙额侗寨的乡村影像是由村民内部发起的一场文化自救,是他们自发地拿起摄影机,开始记录和传承自己村寨的历史、文化的系列影片。通过《侗布》、《侗寨茶情》、《全家福》、《故乡》这几部影片的拍摄,我们能看到龙额侗寨公益团队的侗族青年们从关注细微的生活细节(衣、食),到关注家庭血缘关系的维系,再到“龙额河歌这一民间艺术对他们整个民族的凝聚,甚至对“乡愁这一人类共通的主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本文首先对龙额侗寨的乡村影像志的创作者进行展示,主要呈现出龙额影像志的“生产过程,并从其生存环境、团队成员和生活经历三个方面分析他们创作的原因;第二章将重点放回到龙额影像志本身,来对其人类学信息进行解码,即上述四部影片包含的文化信息究竟是什么?第三章将探讨这种乡村影像志就真的能解决影视人类学中长久以来的矛盾问题么?并从真实性问题、拍摄视野问题、历史和艺术价值问题以及影视伦理四个理论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章将论证龙额影像志的功能和意义,既要肯定他们在影像民族志创作史上的有力声音,也要讨论龙额乡村影像对当地民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