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微电影的反转叙事手法研究——以《悄然而至》为例 收藏
微电影的反转叙事手法研究——以《悄然而至》为例

微电影的反转叙事手法研究——以《悄然而至》为例

作     者:和源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于春生;周建国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主      题:微电影 反转叙事 受众心理需求 

摘      要:21世纪是互联网主宰生活的时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和国民整体文化素质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网络的普及正在一步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购物、微商销售、在线支付、线上教育、网络通讯等一系列互联网的产物都在为大众提供着方便。物质生活的满足使大众的精神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互联网一次又一次突破大众的认知。人们主观思想的崛起、自我意识的泛滥、文化素养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日益更新,使得Web2.0时代下衍生出了各种“微产物。微博、微信、秒拍这些“碎片化的阅读与观看模式已经完全深入到受众的娱乐生活中来。微电影作为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衍生的产物,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引领受众走入了“微时代的新领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时间的碎片化,受众的精神需求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娱乐消费模式也在微电影这种新的传播媒介中发生转变,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2005年开始,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为微电影的雏形,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从而引领了一大批“草根制作者对微电影的追捧。微电影以它短小精悍、投资小、制作周期短等特点,迅速在各大网站上兴起。这种“碎片化的观看模式很快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并且十分贴合受众的心理需求。虽然微电影发展迅速,但是整体看来,与传统大电影相比较在艺术性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大电影可以用高端的特效、完美的镜头、精良的制作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但是微电影只有突破传统的叙事手法,找到创新点,打破常规叙事模式,才能够掩盖自身艺术需求上的缺陷。这就促使了微电影反转叙事手法的产生。微电影的反转叙事手法的衍生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寻找、依赖受众需求的基础上,又对微电影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两者相互影响,促使微电影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了使微电影的艺术形式更具有创新性,需要对其反转叙事手法进行研究。本文以微电影《悄然而至》为例,对微电影的反转叙事手法进行研究。首先说明“叙事的表达方式应用与文学、电影等多个领域。电影叙事学吸收和借鉴了文学范畴长期积累的叙事经验和方法。大电影通过传统“叙事的表达方式衍生出了镜头叙事和多样的叙事手法。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沿用了大电影的叙事手法,但是其艺术性无法与大电影相媲美,从而提出微电影在叙事手法上需要反转叙事这种创新手法的观点。其次讲述了传统叙事手法和反转叙事手法分别在多部电影和微电影中运用,并与毕业作品《悄然而至》相结合,指出反转叙事手法提高了微电影的创新性和艺术感。然后对于微电影的反转叙事手法与受众人群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阐述了受众的心理比较促使制作方对于微电影的内容和制作形式更加完善,对于运用反转叙事手法的微电影的剧情内容更加期待,而微电影也通过运用反转叙事手法将主流价值观和积极的思想潜移默化的传达给受众,指出反转叙事和受众心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最后展望运用反转叙事手法的微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地位,得出反转叙事手法在微电影未来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的结论。反转叙事手法是微电影的“灵魂,在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中占有重要地位。反转叙事手法的运用决定了影片剧情的跌宕起伏。它不一定满足所有观众的心理期待,但是能够在完整叙事的基础上为影片锦上添花。如何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将反转叙事手法运用得恰如其分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运用反转叙事等独特的叙事手法才能够使微电影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和趣味化,更加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够使微电影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经久不衰。肯定反转叙事手法在微电影中的地位,对其进行理论性的探讨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