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成石危险因素检测标本保存方法及单次标本评估成石危险因素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曾国华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摘 要:背景与目的:泌尿系结石患病率及复发率高,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根据24小时尿液成石危险因素水平评估患者代谢状况,结合适当的药物及饮食指导能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然而24小时尿成石危险因素分析的尿液标本收集周期较长,尿液成分复杂且多种成石危险因素水平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探讨24小时成石危险因素分析的尿液标本的最佳保存方法,使标本的收集更方便、结果更准确,对客观评估人体代谢状况和结石的预防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保存剂、保存温度及保存时间对尿液成石危险因素浓度的影响,重复检测相同人群的24小时尿成石危险因素水平,探讨24小时尿成石危险因素分析尿液标本的最佳保存方法及明确收集单次24小时尿液成石危险因素水平对评估人体代谢的准确性。 材料和方法:1、2010年5月至6月间共收集22例泌尿结石患者的即时尿,检测草酸、枸橼酸、尿酸、磷、钙、镁、钠和钾8种成石危险因素浓度。将剩余尿液分为常温保存组及4℃保存组,每组5份,每份10ml。处理方法:每组标本分别加入0.2g麝香草酚、100μl甲苯、100μl 6mol/L浓盐酸(酸化)、100μl 0.3mol/L、叠氮化钠(碱化)及不加任何保存剂。两组分别置于常温及4℃冰箱密封保存。保存24小时及48小时后分别再检测以上8种成石危险因素浓度。比较不同保存剂、不同温度及不同保存时间对成石危险因素浓度的影响。 2、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收集35名成人志愿者连续3天自由饮食条件下的24小时尿标本,检测尿草酸、枸橼酸、尿酸、磷、钙、镁、钠和钾8种成石危险因素水平。比较3天之间的成石危险因素是否有差异。 结果:1、枸橼酸在常温和4℃条件下,不用保存剂保存和盐酸(酸化)保存24小时和48小时后两种保存方法间浓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而不用保存剂、麝香草酚保存和甲苯保存24小时和48小时后浓度无差异;酸化保存、麝香草酚保存和甲苯保存24小时和48小时后浓度亦无差异。其他成石危险因素包括尿尿酸、尿磷、尿草、尿钙、尿镁、尿钠和尿钾,在常温和4℃条件下,不用保存剂、酸/碱化保存、麝香草酚保存和甲苯保存24小时和48小时后检测浓度无统计学差异。2、35例志愿者连续3天的24小时尿液中,第1天尿钙、尿镁与第3天尿钙、尿镁的差别有统计意义,P值分别为0.007和0.045;而第1天与第2天,第2天与第3天的尿钙、尿镁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尿草酸、尿枸橼酸、尿尿酸、尿磷、尿钠、尿钾在这3天的变化都无统计学差别。第1、2、3天24小时尿的高草酸尿症发生率分别为11.43%(4/35)、8.57%(3/35)和8.57%(3/35);低枸橼酸尿症发生率分别为:11.43%(4/35)、5.71%(2/35)和8.57%(3/35);高尿酸尿症发生率为:0(0/35)、5.71%(2/35)和2.86%(1/35);高磷酸尿症发生率为:2.86%(1/35)、5.71%(2/35)和11.43%(4/35);低镁尿症发生率为:40%(14/35) 42.86%(15/35)和48.57%(17/35);而无一志愿者在这3天内发生高钙尿症。 结论:1、尿液中的草酸、磷、尿酸、钙、镁、钠和钾,无保存剂或用酸碱化、麝香草酚和甲苯分别在常温或4℃条件保存24小时和48小时后保存,各成分的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于枸橼酸,在常温和4℃条件下保存24小时和48小时后,不用保存剂和用酸化保存浓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3);不用保存剂、麝香草酚保存和甲苯保存浓度变化无差异;酸碱化、麝香草酚和甲苯保存浓度亦无差异。因此,选择麝香草酚或甲苯保存用于24小时尿液成石危险因素分析的尿液标本,所得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人体代谢的水平。 2、自由饮食条件下,人体连续3天24小时尿液中的尿草酸、尿枸橼酸、尿磷、尿尿酸、尿钠和尿钾的排泄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尿钙和尿镁的排泄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7和0.045),但尿钙的变化不存在临床意义。因此,单次24小时尿用于成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也准确反映人体代谢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