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杨式太极拳“野马分鬃”下肢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及肌肉用力特征 收藏
杨式太极拳“野马分鬃”下肢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及肌肉用力特征

杨式太极拳“野马分鬃”下肢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及肌肉用力特征

作     者:闫顺程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伟军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40304[教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杨式太极拳 野马分鬃 三维摄像 表面肌电 

摘      要:太极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独特的技击风格、健身功效,使其在几百年的传承中备受武术爱好者喜爱。在传承的过程中,太极拳多以拳理、拳法为依托或以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然而这些拳理大多是先辈们习练太极拳时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存在着个体差异及主观性,导致太极拳在传授的过程中因缺乏科学的方法、量化的指标及客观的评价指标等,而出现传习上的谬误,影响了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播。因此,有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太极拳动作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对太极拳拳理进行诠释,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动作体系,走一条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本研究应用三维摄像机与MEGA表面肌电仪同步,对不同水平练习者杨式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进行拍摄、肌电信号采集,应用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处理,并对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太极拳拳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太极拳教学、训练、健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太极拳科学有效地传承与发展。对三组受试者各指标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各指标的分析结果可知:在演练太极拳野马分鬃过程中,通过以腰为轴转动,带动肩、髋产生躯干的扭转,从而带动四肢运动,使各关节协调配合、产生联动,动作各阶段之间衔接的更加圆润、紧凑,从而达到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穿的拳理要求。 2.太极拳右野马分鬃动作第一双支撑后期,以左侧肢体为轴转动带动身体向左前旋移。左侧肢体形成的转动轴是弯曲的,左腿髋、膝关节起到调节轴状态的作用。 3.在转动过程中,专家组受试者同时出现上下、前后、左右方向上运动。说明野马分鬃动作的运动轨迹是多维的而非某一方向上的单一运动。 4.三组受试者各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专家组受试者技术动作更符合太极拳拳理,同时也符合人体解剖结构,也证实了太极拳的科学性。 5.从肌肉用力特征分析结果可知,专家组受试者肌肉活性较高,可以根据动作的变化控制肌肉之间协调收缩,使动作更加经济、实效。 6.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主要以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外侧肌、股直肌为主导,通过各肌肉间的协同、主动收缩活动,使下肢关节产生联动,从而启动髋、踝策略维持身体平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