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农药残留控制的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收藏
基于农药残留控制的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基于农药残留控制的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作     者:许振健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杜晓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主      题:茶叶 质量安全 农药残留 防控技术 

摘      要: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而茶叶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本论文选题以茶园病虫害防控的生产组织模式、防控技术和产品检测等全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茶叶农药残留量控制的有效途径、机制及效果。在研究中充分运用茶树病虫害防治学、微观生态学及茶树栽培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借鉴了HACCP、GAP原理与新研究手段,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系统总结了建立茶园病虫害“防控中心,对基地实行“统防统治管理,利用“统筹防控技术体系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实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等具体程序和方法。从“防控中心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绩效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理论讨论。研究表明,“防控中心这种生产组织模式是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的有效生产管理体系,它可以集中人员、财力、物资和技术对茶园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优先采用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生物农药防控和环境防控,辅助采用化学防控,把农药污染的可能降低到最小。分析计算盈亏平衡点,建立合作社,实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在管理茶园面积达到0.79hm时即可达到盈利状态。 (2)建立了茶叶农残控制的防控技术,且应用效果良好。采用HACCP原理和方法对茶叶农药污染的关键危害因素(HA)及关键控制点(CCP)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化学农药是关键的直接危害因素,而使用危禁农药、过量使用及用法不合理又是其主要危害子因素;茶园病虫害防治是间接的关键危害因素,而环境温度和栽培过程中种植密度与不合理间作又是其子因素。要有效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量,最重要的关键控制点是茶园病虫害的防控,其中,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控方法是两个关键控制点,在有效预测预报和统筹防控的条件下,关键在于控制化学农药使用环节。 对茶园使用“统防统治效果良好,年用药次数为7.55次,比农户防治茶园的9.80次/年降低了22.96%,茶园蜘蛛和瓢虫的数量均有极显著地增加(F=21.167F(0.01)(1,11))=9.65,F=24.473F(0.01)(1,11))=9.65),病虫害的发生量在各月份均低于同时期的农户防治茶园,茶样的有机氯农药检出率为26.3%,比农户防治茶园茶样的33.3%要低。 (3)对气相色谱分离条件、茶叶农药残留的浸提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种对茶叶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验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载气为高纯N,不分流进样,检测器(ECD)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250℃,载气流速10 mL/min,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进样量1μL,色谱分析效果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对气相色谱测定茶叶有机氯农药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提取试剂(F=18.758F(0.01)(2,23))=5.66)、茶样用量(F=56.139F(0.01)(5,48))=3.43)、提取温度(F=182.789F(0.01)(4,40))=3.83)、及提取时间(F=86.342F(0.01)(4,40))=3.83)均对回收率影响显著,采用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液(5:1,v/v)20mL,5g茶样,超声波30℃提取15min的方法,回收率总体均达到83%以上,且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了5%以下的较低水平,可以用于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4)按照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中心生产管理模式,使用茶园病虫害“统筹防治技术生产的茶叶,农药残留状况明显好转,与农户防治相比统筹防控生产的茶叶3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有极显著的降低(F=17.832F(0.01)(1,5))=16.3),与未实行“统筹防治的公司基地茶园相比亦有显著地降低(F=14.316F(0.05)(1,5))=6.61)。 上述研究结果,旨在为茶叶农药残留控制的实现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并丰富茶园病虫害防控的相关内容。 本研究对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可以丰富茶叶品质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