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RS-GIS的瑞昌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收藏
基于RS-GIS的瑞昌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RS-GIS的瑞昌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作     者:朱龙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汤江龙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81603[工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理学] 08[工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5[理学-地理学] 081602[工学-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主      题:土地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变化 PSR模型 物元分析模型 瑞昌市 

摘      要:土地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即是生态环境良性演替的基本要素和物质环境,也是人类生存和向前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关乎区域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大部分土地生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生态问题,影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江西省瑞昌市为研究区,对瑞昌市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收集2005、2008、2011和2015年的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通过ENVI5.1和ArcGIS10.2软件对影像进行解译分类和后处理获得瑞昌市四期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分别从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转移时空变化以及程度变化三方面对瑞昌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在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后基于PSR模型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并运用物元分析模型对瑞昌市2005-2015年11年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测算定级,以此分析研究瑞昌市研究期内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变化情况以及相关原因。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知,研究期内耕地、林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建设用地和水域出现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多,主要分布在瑞昌市东北部城市化建设主战场的码头镇和桂林街道办城区范围内;林地减少最多,主要分布在瑞昌市东北部的码头镇、白杨镇和桂林街道办以及东南腹地的范镇、横港镇和高丰镇等地;耕地减少主要分布在瑞昌市东北部城市化扩张迅速的码头镇、白杨镇和桂林街道办等乡镇。瑞昌市2005年、2008年、2011年和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33.68、233.71、234.37、235.51。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分别为1.83和0.78。研究期内瑞昌市土地利用程度逐渐提升,基本保持稳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同时通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值大小可以看出其土地利用程度在[100,400]区间处于中下水平,未来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力度可进一步增强。(2)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期内瑞昌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虽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由研究初期的“较不安全状态转变至研究末期的“较安全状态。其中2005-2008年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较不安全状态,2009年转变至“临界安全状态,一直持续到2012年,2013年转变至“较安全状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同时可以发现研究期内各年份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关联值均位于(-1,0)区间内,由物元模型关联度量值范围所对应的含义可知,瑞昌市2005-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所隶属等级并不完全符合相应状态的标准,隶属状态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变化。(3)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和建议针对土地生态安全分析结果,以土地利用为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瑞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提出以下5个方面对策和建议:1)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2)建立土地生态安全实时监管系统与维护体系;3)减少农业污染,转变农业发展模式;4)加快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降低GDP能耗;5)强化公众土地生态保护意识,开展土地生态保护宣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