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显微外科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收藏
显微外科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显微外科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作     者:李琛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廉治刚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矢状窦 脑膜瘤 显微外科治疗 

摘      要:目的: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sinus meningiomas,PSM)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PSM是指起源于上矢状窦外侧壁及其邻近凸面硬脑膜的一组脑膜瘤,肿瘤分布于由凸面硬脑膜、上矢状窦外侧壁和大脑镰形成的矢状窦角。由于窦旁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肿瘤生长往往不同程度累及上矢状窦,而且肿瘤多数位于脑的重要功能区,周围常伴有重要的皮层引流静脉,因此,PSM的全切技术难度大。本回顾性临床研究主要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和治疗效果。 方法:本文统计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资料,所有病人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5.3岁。 结果:1.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位于矢状窦左侧者14例,右侧者12例,累及双侧者6例。位于矢状窦前1/3者15例,中1/3者11例,后1/3者6例。肿瘤与皮质引流静脉关系密切者13例。上矢状窦受肿瘤压迫或侵犯造成局部狭窄者19例,上矢状窦受肿瘤侵犯完全闭塞,侧枝循环建立良好者3例。2.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50ml;肿瘤周围重要的皮层静脉保护良好;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类标准,Ⅰ级切除18例(56.3%),Ⅱ级切除11例(34.4%),Ⅳ级切除2例(6.3%),无Ⅲ级和Ⅴ级切除切除。3.术后并发症: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5例,经康复治疗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肌力恢复;术后出现新发癫痫的有1例;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4.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到48个月,平均23个月,无失访。良性脑膜瘤患者中,SimpsonⅠ级和Ⅱ级切除者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SimpsonⅣ级切除者随访期间内肿瘤复发1例。 结论:脑膜瘤治疗方法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切除。手术应尽量彻底切除肿瘤以减少复发,同时注意保护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减少术中出血。通过本组32例患者的治疗,得出以下结论:(1)头部CT和MRI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确切部位、形态、大小以及是否存在钙化和颅骨改变,为肿瘤的定位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2)术前MRV和DSA检查可以明确上矢状窦的闭塞情况以及上矢状窦与重要引流静脉的关系,术前应用DSA栓塞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治疗效果;(3)应用显微技术切除肿瘤是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显微手术有利于保护肿瘤周围重要组织结构,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复发;(4)保护重要引流静脉和已经建立的静脉回流通路可减少或避免术中及术后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各种严重并发症;(5)妥善处理受累上矢状窦可降低肿瘤复发率,保持颅内静脉血液回流通畅,减少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