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歌“饥饿感”研究 ——以张耒诗为中心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杜华平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北宋是宋诗成型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北宋诗向来都被认为是宋诗中最正宗、最典型的的诗歌。在宋诗中存在一个一直被学术界所忽略的现象,那就是宋诗中存在大量的对饥饿感的描写。“饥饿感是指作家在诗歌中描写自己食不果腹或食物不足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使用“饥、饿、饱、食等字眼进行描写。中唐至北宋这一时期是唐音向宋调的过渡转变时期,早在杜甫以前诗歌中就出现过饥饿感的描写,但出现得不多。从杜甫、白居易、张籍等人才开始较多的关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诗歌中的饥饿感才开始增多,到北宋大规模的饥饿感描写成为诗坛的显著现象。饥饿感是宋诗不可缺少的一个特质,它的形成过程展示了宋诗风格形成的自律性。饥饿感使宋诗呈现出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面貌,为我们从多角度研究宋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本文的研究方式是宏观细察,即先进行宏观考察再深入微观,以张耒为主要作家进行个案研究,同时兼以考察北宋其他重要作家,诸如:苏轼、黄庭坚等人。全文分四章阐明论点: 第一章从宏观上对北宋时期诗歌中的饥饿感现象进行考察,并以统计的手段探索规律:北宋时期的饥饿感有着前期少、中后期多的特点,尤其在江西诗派作家和苏门诗人中出现的多。 第二章以张耒为个案对饥饿感进行深入研究,从张耒的饥饿文学观、张耒诗饥饿感的强弱程度、描写角度、旁证和精神内涵进行分析。 第三章对张耒诗中饥饿感的分期进行研究,同时兼以考察在不同时期饥饿感诗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张耒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在临淮、洛阳等地当过小官,中年因为卷入党争三次贬谪黄州,晚年则寓居陈州,他诗中的饥饿感随着他的生活经历发生变化。在人生的三个阶段,饥饿感诗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他对政治的态度也是不同的,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中年的一波三折再到晚年的灰心失望的心路历程,饥饿感都很好的记录了下来。 第四章论述饥饿感的诗学和美学意义。饥饿感是宋诗题材拓展、向生活化倾斜的表现,是北宋诗人心态内敛的映射。饥饿感显示出了宋人理智、冷静的“日神精神,是一种由身体上的感官刺激到形而上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