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可转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永忠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摘 要: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普遍要求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并提高其安全性,《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和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随之相继推出,对银行业资本的定义进行了重新划分,对商业银行资本的质量和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面对国内外日趋严格的金融监管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借鉴国际上各种新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成功的经验,切实加快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构建丰富完善的资本工具体系,以实现银行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针对资本监管新规定中对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工具必须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的要求,国际各大型银行适时发行了可减记或可转股的或有混合资本债务工具。其中,反式可转债就正是这样一种拥有债券和股票双重特征的金融衍生产品,它在正常市场环境下表现出债券特征,在触发条件发生时则表现出股票特征,既能满足高质量的资本要求,又能吸引广大固定收益投资者,符合新的资本监管规定,有望可以在将来引入我国,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在必要时及时补充银行资本,保障银行的安全性,确保资本充足率达标。文章着眼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资本监管的严格规定下,面临资本补充工具亟待创新的迫切需求,通过借鉴国外发行反式可转债这一或有资本债务工具的成功经验,从概念、特征、定价方法、应用意义等方面对反式可转债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从总体上介绍了研究反式可转债的出发点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给出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结构安排等。第二章是对反式可转债的概念、特征、分类、基本要素及发展现状等内容进行介绍,引出我国对反式可转债应用可行性问题的思考,并阐述了对该产品做定价研究的必要性。第三四章是全文的另一核心内容,主要是先从理论上对反式可转债的定价模型和方法作一定介绍和推导,而后通过几种不同定价方法的对比分析,采用模拟定价的方式,假设相关要素和条件,经过计算得到模拟定价结果,为将来找到适合我国的更简便易行的定价方法提供参考。第五章是对反式可转债在我国的应用意义和前景进行探讨。第六章则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并指出了文章的局限和对未来的展望。本文旨在学习借鉴国际资本市场上各类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基础上,引入介绍反式可转债这种二级可转换或有资本工具,对其基本性质和理论定价方法做分析讨论,加深对该产品的了解认识,促使社会各界对反式可转债在我国发行应用可行性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对反式可转债未来在我国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丰富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有效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