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2012... 收藏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2012年山...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2012年山东17市的数据

作     者:毛海涛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军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0204[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主      题:农业信息化 农业产业化 因子分析 协调发展 区域差异 山东省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的协调程度则反映出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本文以山东2012年17市为研究对象,着力研究这些城市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调程度。首先据“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探讨了农业信息化、农业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者关系;其次,结合山东实际,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分别构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测评和排序;最后,将各市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情况分为五大类,并对每个类别具体分析。 研究发现:(1)潍坊、青岛和济宁的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普遍较高;(2)泰安、枣庄和滨州的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普遍中等;(3)日照和莱芜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普遍较低;(4)济南、威海、东营和淄博的农业信息化水平高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5)临沂、德州、烟台、菏泽和聊城的农业信息化水平低而农业产业化水平高。 针对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1)对于农业信息化水平高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济南、威海、东营和淄博,不能因大力发展工业而抛弃农业发展。传统二元经济下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己经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扩大,只有运用工业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2)对于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都较低的R照和莱芜,应将农业发展摆在与工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农业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是一致的。当运用工业化的组织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时,可以将原本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转化为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3)对农业信息化水平低而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临沂、德州、烟台、菏泽和聊城,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家用电脑、电话和彩色电视的家户拥有量,重视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农村信息员数量,加大对农村信息员的培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