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油田泌125区储层特征研究
Reservoir evaluation of Fuyu Oil Layer in Sanzhao Depression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洪辉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摘 要:古城油田泌125区块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自1987年投入开发,经过20多年的开发后,三套主力层系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主力层系的油层细分对比、储层参数、沉积微相及砂体的展布规律、油水分布规律等有待进一步认识。 研究区含油层系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主要受构造、断层和砂体三方面的控制。在对研究区断层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地震研究成果,对三个油层组进行顶面微构造研究,并绘制以10m为间距的顶面微构造图,研究表明泌125断块为为东西相交的两条反向外掉的弧形正断层形成的地垒式断鼻构造。在前人小层划分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的对比分析,选取G4109井为标准井,建立5条骨架剖面,以岩性曲线划分依据,参考电性曲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完成研究区内111口井的细分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征,地层连通性主要受断层影响;通过对岩心观察、粒度特征,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的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于近源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河道间湾等沉积微相;储集砂体平面展布连续,纵向上数量多,但厚度较小。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为大孔喉,分选中等,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属于中高孔高渗储层。在岩心物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对全区20多口新井测井解释,获得其各单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数值,进而对各单层孔渗平面展布特征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交汇图法,建立油水识别模型,进行油水识别;综合利用各类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将储层分为4类Ⅰ类储层(好)、Ⅱ类储层(较好)、Ⅲ类储层(较差)、Ⅳ类储层(非储层)四类储层。在有效砂体平面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目的层段优质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研究区内主要发育Ⅱ类和Ⅲ类有利区,I类有利区在研究区内零散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