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峡库区奉节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收藏
三峡库区奉节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三峡库区奉节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作     者:陈萌萌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阳兵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81603[工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理学] 08[工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9[农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05[理学-地理学]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格局 影响因素 遥感生态指数 三峡库区 

摘      要: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人口的重要聚居方式,其空间分布格局是集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区位选择过程。当前,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着人均或户均用地过大、盲目扩建、无序发展、布局散乱的现象,其合理规划布局已成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015年高分遥感影像为基础,解译其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 GIS10.2、Fragstas4.2等软件对奉节县不同面积等级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缓冲区分析和因子分析,以期探测和揭示奉节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并分析其生态环境效应。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体上为集聚-随机分布,研究区不同面积等级的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北部密度和用地比重较大,而南部总体偏小,局部密集,用地比重较大的特点。长江以北地区密度最高值达42.6个/km2,属于农村居民点较密集区,高高集聚分布的乡镇较多;长江以南砂岩或砂岩、泥岩混合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密集,而石灰岩广布区多为农村居民点密度低值区,密度不到6个/km2,和高值相差约7倍,以农村居民点稀疏区为主,出现了低低集聚的现象;(2)从农村居民点个数、面积上看:研究区约66%农村居民点面积多小于1hm2,且多分布在研究区500m100m以及坡度为15°5°(斜坡)的泥岩、砂岩地区,但超过1/4的农村居民点位于25°5°的缓陡坡上,表明有限的耕地资源与日益增长的人口间的矛盾致使居民点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距离道路150m范围内是农村居民点的主要聚集区,其个数与面积均为最大值,约有59.84%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距河1000m范围内的地区,而距河3000m以外的地区由于农业种植条件好,也有一定数量的农村居民点分布;(3)从景观格局上看:高程、坡度、道路、河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研究区不同等级的农村居民点斑块个数、聚集度随高程坡度的增加及距道路、河流距离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反,斑块密度、平均最近邻距离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而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变化情况较复杂;(4)从农村居民点分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上看:研究区15年间生态环境由差变好,等级V面积百分比共上升了17.76%,差等级面积下降了88.48km2。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面积随着生态等级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布在Ⅲ、Ⅳ等级上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分别占总数量和总面积的67.29%、74.14%。研究区面积1hm2的农村居民点各生态等级面积随缓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以IV等级为主,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随距农村居民点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