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视角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继良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07[理学] 070104[理学-应用数学] 0701[理学-数学]
主 题:区域创新效率 差异性研究 DEA Malmquist指数 收敛性检验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资源竞争,科技竞争逐渐成为各国夺取战略优势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跨越式发展,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但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突出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产业竞争力不足等。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当前,区域创新问题已成为政界、学界、企业界共同研究的热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本文基于工业视角,在充分认识区域创新发展阶段、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差异性现状的基础上,就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整合区域创新资源、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发展阶段正处于由改进技术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过渡阶段,创新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区域创新结构呈明显的梯度分布结构特征。 2.我国地区创新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进一步导致了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不均衡,区域创新投入产出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与结构差异。 3.综合利用DEA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偏低,区域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创新效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呈东高、西中、中低的发展格局,但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内部差异要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Malmquist动态效率分析表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发展态势良好,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波动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增长的主要原因。实证分析还进一步表明,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 4.收敛性检验表明,我国各地区工业创新效率整体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β收敛,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同样的收敛趋势,但东、中部地区内部技术创新效率仅存在显著的σ收敛,而绝对β收敛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