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儒家“信”的概念隐喻 ... 收藏
儒家“信”的概念隐喻 ——以《四书》...

儒家“信”的概念隐喻 ——以《四书》中的“信”为例

作     者:陈亚莉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文旭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概念隐喻  儒家 《四书》 

摘      要:“信作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与“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一,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更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它既强调言行一致又要求言思相符,被视为“为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立政之本和“立国之本。尽管其涵义略显晦涩和抽象,但我们必须承认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深远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学者们已从多角度对“信进行了研究,包括翻译,定义,内涵,影响,修辞,以及与西方相应概念的对比等方面。这些研究都是本文的重要基础和参考,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信这个孤立概念本身,难以对其作出更加深入探讨。所以本文以古典经典文献《四书》为语料来源,在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出的认知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对“信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和探究有关“信的认知隐喻,详尽阐述其源领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来探讨以下问题:有关“信的概念隐喻背后的认知机制和隐喻系统;对“信的概念隐喻的文化解读;“信观念的传统内涵和现实意义以及其局限性和可取之处。本文研究结果基本如下:(1)在结构隐喻中,《四书》中的“信被隐喻为音乐,颜色,和劳动。(2)在以“上/“下为主的方位隐喻中,“信这样的美德被认为是“上,而卑劣的品行则被认为是“下。(3)本体隐喻又一方面将“信投射到具体的实物上,如工具,武器,另一方面又将投射到人。(4)无论是隐喻和文化之间还是有关“信隐喻之间都存在着连贯性,它体现了隐喻背后的系统。(5)“信对儒家思想,哲学和传统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6)“信既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又有其局限性,我们要把它成功运用到当下社会,就要辩证的去看待它。本文选取《四书》为语料来源,是因为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能够充分体现儒家“信的概念。而它的英译本则选取了对《四书》在内的儒家经典著作有着系统且连贯翻译的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版本。尽管本文未能详尽阐释《四书》中有关“信的所有隐喻,但在对儒家的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的隐喻认知模式和隐喻运作机制方面进行了拓展性研究,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跨语言阐释以及用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其它中国传统或哲学符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