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语料库的国防安全话语的批评话语对比分析 ... 收藏
基于语料库的国防安全话语的批评话语对比分析 ...

基于语料库的国防安全话语的批评话语对比分析 ——以中美媒体对萨德事件的报道为例

作     者:黄一可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海燕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国防安全话语 萨德事件 语料库 批评话语分析 费尔克劳夫的三维模型 对比研究 

摘      要:朝鲜半岛作为区域国防安全的焦点之一,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位置呈现出多方力量交互、制衡的状态,多国常在此地进行战略博弈。近期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使朝鲜半岛地区的局势日益严峻。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费尔克劳夫的三维模型、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理论为理论基础,旨在探究和分析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有关“萨德事件的国防安全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费尔克劳夫的三维模型运用到有关热点地区国防安全话语的研究较少。笔者希望拓宽该模型研究的话语类型和视角,丰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应用研究。笔者从《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分别摘取了35篇和42篇与朝鲜半岛“萨德事件有关的语篇作为案例自建语料库,用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和三维模型批评框架下的定性分析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揭示国防安全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国防安全话语服务于国家和国民的意识形态,体现国民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差异,意识形态也对国防安全话语的建构和重构具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着国家和民众对国防安全化实践的判断。本文基于费尔克劳夫的三维模型对国防安全话语进行描述层面、理解层面和解释层面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中美媒体对重大国防安全议题的态度、立场及背后隐含意识形态因素的差异性。在描述层面,从关键词、高频实词、词汇索引行、及物性、情态动词、人称代词、主题词方面综合分析来看,《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均支持中国在地区冲突问题上充分发挥调解作用的身份。但纽约时报对该事件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区域冲突和矛盾的描述和分析,强调军事方面如朝鲜核问题及其发展核武器的野心,主要着眼于自身和盟友的利益;而中国日报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与邻国和其他国家的和谐外交关系,内容提倡区域和平稳定和平衡,主要强调反对萨德入韩的官方立场以及探讨萨德入韩所带来的区域安全、环境影响、经济危机等其他负面影响和问题。在阐释层面,关于消息来源,《纽约时报》对专家学者的引述比《中国日报》多;在转述方式上,《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都以间接引语为主阐述观点。在解释层面,中美媒体对“萨德事件的报道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主要在于文化、军事实力、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防外交政策的差异。此外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性还体现在美国支持将“萨德事件安全化,而中国则希望将“萨德事件非安全化。该研究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国防安全话语的批评性阅读意识,对于探究话语在维护朝鲜半岛稳定的作用和对“萨德事件各方博弈、协商、调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