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标准中的课程质量标准研究——以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为例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原晋霞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2[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主 题:学前教育 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课程质量标准 美国 澳大利亚 新加坡
摘 要:20世纪中期以来,国际社会日益关注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学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确保学前教育的高质量,积极研制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标准。我国对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已成为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主要工具。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标准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学前课程质量标准是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者发现我国学前课程质量标准尚存在一些问题。这非常不利于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此外,由于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对课程管理有高度的自主权,加之其对高质量课程的认知参差不齐以及市场因素的不断介入,一些劣质课程仍占有一定的市场,这严重扰乱了学前课程的秩序。综上,研究者认为,我国亟需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质量标准以增强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引领和规范学前课程的建设。基于以上认知,研究者以学前课程质量标准为切入点,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贝雷迪“比较四步法对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标准中的课程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者发现,三个国家的标准存在一些共性。在价值取向上,各国均强调标准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均强调经验和活动课程观;均强调儿童为课程的价值主体;均重视过程性质量和标准理念的与时俱进性。在内容框架上,各国的标准均体系完备;各国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质量标准强调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指标设置上,各国均以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标准作为依据;指标设置的主体均呈专业化、多元化趋势;指标均以定性为主;指标间均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联系。研究者基于对三个国家标准的把握,并针对我国课程质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一些对我国课程质量标准建构的参考建议:首先,课程质量标准的制订应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其次,在制订课程质量标准的内容框架时,应首先对关键概念作出清晰的界定,要做到内容框架系统全面,逻辑层次分明。此外,研究者还得出了课程质量各要素可以参考的内容维度。再次,在指标的设置上应有专门针对课程的政策依据;指标设置的主体应专业化、多元化;指标的设置应关注文化多样性和处境不利儿童;指标体系构建的流程与方法应当科学规范。最后,研究者认为还应建立课程质量标准的保障实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