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骨盆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伟军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040304[教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教育学]
摘 要:太极拳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全世界非常受欢迎。现在太极拳的科学规范的传播方式与标准问题,已经影响到太极拳在国际上的普及与推广。在太极拳界,技术训练历来被重视,而理论方面经常被练习者所忽略。这样就会对拳术的发展有所限制,其原因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通过几百年的训练经验后创造的,太极拳理论是一种使用中华传统文化语言来解释太极拳动作的理论。一些拳理的基本要领,如“掤、“虚实分明、“缠丝劲等训练要求,对大部分的练习者来说,理解这些难度很大。原因在于这些概念只有在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理解。为了有助于练习者能理解训练理论的内涵,我们使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太极拳动作技术,使用一种国际通用的生物力学方法来说明太极拳运动的文化本质。 太极拳的拳理概念很多,本文要研究的是关于太极拳理论中的“旋腰转脊、旋腰转胯,用生物理学方法来解释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脊、腰、髋部的运动变化。而这三个身体部位的连接部位就是骨盆,由于运动中骨盆沿规定轴线在旋移,所以脊、腰、髋部,亦随其协调同步运动。 本文采用运动生物力学中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测量方法,对太极拳练习者骨盆运动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技术水平练习者完成杨式太极拳搂膝拗步过程中,骨盆运动的一些技术特征指导。 太极拳动作中,骨盆运动是以“旋移为主。骨盆绕Z-垂直轴和Y-冠状轴转动幅度变化要大,绕X-矢状轴转动幅度变化要小。前移的时候身体不是直进直退,而是旋移地往前移。如果骨盆的某一个角度方向变化小,其他角度方向变化就大了。这样动作会顺利地行进,而且能够保持动作的旋移性。以保持身体“中正,骨盆绕X-矢状轴转动幅度变化要小。在步法过程中,重心向回旋移并左右脚跟着地的时候,因为绕Z-垂直轴的幅度要大,所以骨盆绕Y-冠状轴后仰。骨盆后仰的时候,躯干从头到尾闾变成一条直线,可以更好地当作身体的转轴,以便更好地转动在Z-垂直轴。在双支撑阶段,脚跟着地至弓步,骨盆绕Z-垂直、X-矢状以及Y-冠状等三轴转动角度达到曲线的最大变化。这个现象是“掤的反应,是骨盆转动并准备蓄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