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年临床疗效分析 收藏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年临床疗效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年临床疗效分析

作     者:李季兰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沈淳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主      题: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手术 预后 影响因素 

摘      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分布特点、相关治疗方法以及不同预后,探讨该病相关致病危险因素及其在预后转归中的作用,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提供临床依据,为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并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病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围产期因素、出生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症、治疗及预后。采用STATA11.0统计方法,分析各项相关因素对NEC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影响,探讨致病危险因素、治疗措施、外科干预时机及于术方式的选择。 结果: 1、10年收治372例NEC;其中早产儿265例,占71.2%。372例治愈287例,总治愈率77.2%,其中230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5例保守治疗后因发生肠狭窄手术后治愈,42例保守治疗失败行肠造瘘术及造瘘关闭术治愈。 2、根据Bell分期,I期131例,治愈率89.3%;II期163例,治愈率82.2%;III期78例,治愈率46.2%。 3、在围产期因素中,本组研究仅证实低出生体重是NEC的高危因素,而胎龄、窒息史、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孕妇年龄等围产期因素与NEC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4、经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细胞20×109/L、PH7.3、血小板100×109几、血培养阳性虽增加早产儿NEC手术风险,和增加NEC手术组死亡风险,但其OR值在1-3倍之间,而临床腹膜炎和休克症状,同样增加早产儿NEC手术风险和增加NEC手术组死亡风险,但其OR值在12-27倍之间。 5、手术治疗76例,总体治愈率75%。其中58例行肠造瘘术或肠造瘘+腹腔引流术,存活率72.4%。16例行一期狭窄段肠切除肠吻合,存活率93.8%。2例仅行腹腔引流术病例,均死亡。 6、58例肠造瘘术病例中,术中所见NEC病变发生在小肠、不累及回盲部、结肠17例(29.3%),发生在末端回肠、累及回盲部、升结肠34例(58.6%),病变仅发生在结肠7例(12.1%)。 7、NEC保守治疗成功230例,另有16例在保守治疗成功后发生肠狭窄而手术治疗,NEC保守治疗后发生肠狭窄的机率为6.5%(16/246)。肠造瘘术后治愈的42例病例中,11例发生造瘘远端肠管狭窄,占26.2%(11/42)。 8、27例发生肠狭窄病例中,15例(56.6%)单处狭窄,12例(44.4%)多处狭窄(2处及以上):狭窄发生在小肠23处,升结肠11处,降结肠4处,横结肠4处。 结论: 1、我院NICU病房的建立和完善,早产儿收治率及存活率提高,伴随NEC病例明显逐渐增多。目前我院NEC病例中早产儿占71.2%,NEC总体治愈率77.2%。 2、低出生体重是NEC发病高危因素;腹膜炎、休克、PH7.3、PLT100×109/L、WBC20×109/L或5×109/L不同程度增加早产儿手术风险以及手术组死亡风险。 3、NEC保守治疗成功后发生肠狭窄的机率约6.5%,其手术治愈率高于90%。肠造瘘是NEC手术治疗最常用方法,其治愈率在70%左右。单纯腹腔引流术死亡率仍极高,仅适用于超低出生体重或极其危重不耐受手术操作病例的暂时性外科处理方法。 4、 NEC病变常见部位仍以末端回肠及回盲部、升结肠多见,仅横结肠、降结肠累及病例相对较少。肠狭窄是NEC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部位也以回肠末端或升结肠多见,约一半可为多发狭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