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汪少华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以传授词汇、语法和其他以知识为导向的信息为中心,而不是以传授技能为导向的信息为中心。外语学习者常常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背诵、模仿和记忆。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在真实情境下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隐喻能力这个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隐喻能力是从词汇、语法、语篇层面辨认、理解常规隐喻以及非常规隐喻的能力,在以上三个层面产生非常规隐喻的能力,以及在压力下识别似是而非意思的能力。对于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传统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方法,只能用于诗歌中。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比喻,还是思想的表现。我们的语言,甚至我们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都是隐喻性的。因此,外语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 本论文探讨了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隐喻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隐喻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因此,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隐喻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通过探讨,本论文得到如下结论: 1.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隐喻能力是不同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概念,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2.本论文调查了非英语专业中国学生的隐喻能力。结果表明,他们在隐喻的辨认、理解和产生方面与本族语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 3.要学习目的语就要学习目的语的隐喻系统,这会促进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培养隐喻能力。 4.要培养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就需要在词汇、语法和语篇层面学习隐喻。 5.在教学中,外语教师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不同的学习风格。 本论文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它可以更进一步的发展隐喻的研究,丰富隐喻教学理论。此外,它可以提高学习者习得像母语者一样的概念流利的能力,并且进一步促进学习者的外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