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颠覆与抑制 ... 收藏
颠覆与抑制 ——杜鹃巢中一个无辜者受...

颠覆与抑制 ——杜鹃巢中一个无辜者受控之下的挣扎与拯救

作     者:包志明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儒林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飞越杜鹃巢》 新历史主义 福柯 规训社会 控制 抗争 拯救 

摘      要:肯·凯西与其以小说家而闻名倒不如以其臭名昭著的嗜毒而出名。他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度过了传奇的一生,被称为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旗手。《飞越杜鹃巢》(又译为《飞越疯人院》)经凯西1962年发表后,小说便狂饮荣辱,并在70年代选入大学教科书。因此,笔者在收集材料时颇为疑惑,即,发现在国内对于这部小说鲜有研究。这一空白极大的激发了笔者,决定做这次尝试。 此外,在做文献回顾时发现国外对于这部小说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出版后的二十年中。所以,80年代才成长起来的作为文学批评分支之一的新历史主义还是一个处女视角。这也是笔者进行研究的发端之处。 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和方法对笔者有极大启迪。新历史主义把它的范围扩大并在文本的互文性为出发点去探寻文本的涵义,这与新批评建立在细读基础上并认为文本与作者的意图、经验及社会环境相独立的研究方法有巨大差异。新历史主义的方法借自于福柯,后者的考古学和谱系学又源于尼采。 除福柯的方法外,他的关于疯癫和规训社会的理论在本文中占有一定分量,更确切地说笔者在本文中多处受到启发。 本论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肯·凯西的社会活动及《飞越杜鹃巢》的写作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包括凯西的生活与活动、小说情节和文献回顾。 第二部分就所采用的理论框架给以说明。即新历史主义和福柯关于现代社会的若干理论。涉及到要运用的新历史主义的若干假设,认为这种视角使本文呈现出与社会和文化紧密相关的政治化倾向。另外,由于本文涉及到福柯的哲学,所以对福柯的哲学向一般读者做以概略性的介绍,而且须指出的是笔者预以福柯的有关术语来对小说进行解读。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在本部分对论文题目中包含的抗争、拯救与控制的主题进行分析。其中,控制的主题分析被安置在前,这便于后面二者在其之上展开。在3.1中,笔者对疯人院的本质给以分析。根据福柯的术语,它已不是小说中的治疗机构,而是一个规定死板的监狱。 在3.2中,上面出现的三个主题被分为三个更细部分来展开。以新历史主义把读者的注意力转到美国社会50年代的现实,分析小说中对于身体、思想自由的控制和抗争,揭示对人的感官及性的控制。其中关于作者“性别歧视立场笔者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即凯西的隐秘的初衷是——通过对女性的“恶劣塑造,以隐喻的方式鞭挞深埋于社会机体内的、具有母性特征的、能自发产生罪恶的文明机制。最后分析了拯救的主题。笔者认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思想单纯的人,如小说的主人公麦可默菲,必须面对这样的选择:要么是精神的存活,要么是肉体的,不可兼得。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认为美国社会在小说中被比喻成一个巨大的“杜鹃巢,疯人院已经成为美国规训社会的缩影,不论精英还是无邪的牛仔,都论为社会这个“造雾机器白色统治下的牺牲品。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飞越杜鹃巢》成为福柯关于西方社会理论的互文性解释文本。这为那些将美国社会视为典范的历史学家提供一个选择性的思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