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龙门山山前中段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收藏
龙门山山前中段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龙门山山前中段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iddle of Longmen mountain thrust belt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作     者:赵渝 zhaoyu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锡奎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      题:龙门山构造带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条件 有利勘探区带 

摘      要: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侧,扬子准地台和松潘—甘孜褶皱带分界线上,主要为一条NE-SW向大型构造带,由众多北东向、南北向和少量的北西向断裂组成,构造特征复杂多变。构造带由南向北具有分段性,分别为龙门山南段、中段、北段;自西向东具有分带性,4条大型断裂控制了不同的构造变形带,从而自西向东划分为构造转化带、龙门山主体—叠瓦冲断构造带、前山带—龙门山前缘推覆断褶带、山前隐蔽带—平缓褶皱带。结合龙门山中段野外露头特征、地震剖面的解释以及前人的诸多认识。本论文正是以构造学作为切入点来讨论,从构造的运动学、几何学及动力学等因素讨论了龙门山前中段构造样式的组合和分布特征,同时在分析、盆山耦合动力学、构造演化等对于油气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龙门山前中段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构造面貌,其关键性的构造运动为:印支早期运动、安县运动、印支晚期运动、燕山运动与喜马拉雅运动,其中安县运动与喜马拉雅运动尤为重要。根据盆山耦合观点,造山带的形成是前陆盆地形成的先决条件。安县运动使龙门山地区的区域应力场由原来的北东-南西向挤压变为北西-南东向挤压,从而使龙门山发生逆冲推覆作用,形成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后经燕山期的继承与发展,喜马拉雅早期和中期褶皱—冲断推覆构造发育,晚期滑覆构造形成,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复杂构造。 从龙门山主体往山前带方向,构造变形的强度逐渐减弱,以前展式扩展为逆冲推覆构造带的扩展顺序。龙门山前中段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具有分带性,剖面上具有分层性。主要发育的构造样式为:叠瓦冲断构造、双重构造、飞来峰构造、三角带构造样式、断展褶皱、断弯褶皱、反向冲断、突起构造等。论文描述了这些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展布规律。 龙门山前中段复杂的的构造样式及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决定了该地区的油气分布特征及圈闭发育特点为典型的早聚晚藏型。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了油气藏的保存条件,最后定型的构造样式对圈闭有着决定性作用,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断层封堵性能,通过封堵性的研究,结合龙深1井钻探结果,可知在龙门山中段其前缘推覆滑动面以上断裂非常发育,地层破坏严重,通济场断裂切穿三叠系并上切至地表,不利于气的保存,不具备油气聚集条件。但龙门山前中段具有丰富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并且发现了前山带平落坝等气藏,但进一步勘探突破程度很小。能否在该区获得油气产能,一直是地质工作者和石油勘探单位困惑和致力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试图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构造特征及样式的厘定以及构造的演化分析,分不同地层、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结合重点区块的局部构造演化得出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对有利区带进行划分,并预测目标,目前已在部分构造上取得了较好的油气成果,通过综合评价出有利勘探区带,展示了该带良好的勘探前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