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邻里环境的上海里弄街区适应性更新 ——以上海市瑞康里、瑞庆里街区为例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邓蜀阳;段晓丹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主 题:上海里弄街区 适应性更新 邻里环境 研究式设计 公众利益
摘 要:上海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主要发源地,上海里弄街区见证了中西现代居住建筑的文化交流,从侧面反映了上海自身的中西文化交融特征,大量里弄所容纳的城市生活,反映了这座城市强烈的市民社会特征。里弄作为一种城市历史景观及其背后的市井生活,也内化为上海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城市特征。弄堂中生活的记忆,数代绵延,成为了上海人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基因。今天,城市超常规快速发展中日益凸显出各种复杂矛盾,里弄的保护与更新面临重重困难,如何保护并发扬上海本土历史文化、切实维护里弄街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已经成为摆在广大建筑相关从业者面前一个不能回避,刻不容缓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综合多学科的视角,避免建筑师的专业立场对更新实施中的单一价值观审视,针对影响里弄改造的居民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传统社区中邻里关系的恢复、城市特色保护和发扬、人居空间环境的优化等方面,运用城市社会学、建筑学、城市更新理论、社区设计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借鉴大量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力求在综合研究中找到解决对策。同时,也由此建立起一种指导一般性城市传统街区更新的研究框架。 本文在对里弄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介绍后,着重对里弄更新改造的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从里弄改造面临的现实困境和严峻未来出发,引导出如何延续里弄街区的邻里环境是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以一次国际建筑设计营概念设计竞赛的成果为基础,将上海里弄街区的适应性更新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由当下中国社会中城市存在的历史街区保护与传统街区更新实践的不适应困境引发探讨。从邻里环境出发,通过对街区空间形制的历史演进、市民生活现状等的调研和分析,以期发展出一个尽量贴近原聚居民生活方式演进的设计视角。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层面、建筑学层面、公众利益层面等多个维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有适应性的城市传统街区更新策略。 本文总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从背景研究、问题提出、综合分析、策略提出、设计实践五个层面展开对里弄街区适应性更新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