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 收藏
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

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

作     者:温义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崔丽娟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2[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教育学] 

主      题:留守经历大学生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社会适应 

摘      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江西省一般本科院校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社会适应现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并通过对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社会适应水平较高的留守经历大学生开展质性研究,深入细致地探究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为高校培养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可借鉴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已有有关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社会适应的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结合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特点,选取问卷,对江西省2所一般本科院校的201名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问卷研究和访谈研究。 研究结果1、从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客观因素来看:(1)男生的总社会适应、角色适应、职业适应要好于女生。但女生的学习适应要好于男生。从是否独生子女因素来看,非独生子女在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上要好于独生子女,但在环境认同上,要差于独生子女。(2)母亲外出打工的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最差。(3)父母在其读高中时外出务工的学生社会适应最好。父母在其读小学时外出务工的学生不管是在总社会适应、角色、职业、环境认同、身心症状方面都是最差的,其次较差的是父母在其读初中时外出务工的学生。(3)父母在外务工1年以下的学生社会适应最好,父母在外务工1-3年的学生社会适应最差。(4)与父母每半年团聚1次的学生社会适应更好,与父母每2年团聚1次的学生社会适应最差。(5)与父母1-2周联系1次的学生在学习、角色、环境认同方面适应性更好,99%的学生3个月以内都会与父母联系一次。(6)哥哥姐姐作为照顾人的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适应更好,自我照顾者最差。父母一方作为照顾人的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环境认同得分上最高,自我照顾者得分最低。(7)照顾人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上更好,照顾人只有小学程度的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适应最差。(8)照顾人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在总体社会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身心症状表现上更好,而照顾人采取严厉型教养方式的学生在学习适应上要优于采取放纵型的教养方式的学生。但在生活自理适应上,则表现为相反状态。在来源地因素上,无论是社会适应总分还是各因子分都无统计学差异。 2、在社会支持上,留守经历大学生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客观支持和总体支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客观支持和总社会支持上,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得分要高于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留守大学生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在解决问题、退避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总分及其他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3、本研究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对留守经历大学生而言,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多个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支持越多,留守经历大学生越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反之,则更多的选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客观支持、解决问题、幻想和求助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其共同解释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45.7%的变异量,且以客观支持的解释能力较强,达37.2%。而且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而言,客观支持可以通过影响应对方式的不同方面来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