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收藏
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作     者:邱红祥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夏海鹰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10[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主      题:青海农牧区 初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是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对于教学条件性对的青海农牧区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的教学发展。借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偏远地区的学校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由于受到区域经济条件和教育理念的限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极为不平衡。目前,大多数城市学校已形成系统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都较为完善,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与之相比,青海农牧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虽然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牧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为农牧区学校配备了相关的设施,但不可否认的是,农牧区初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仍有待提升。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对的问题不仅是基础设施不足,更重要的是“会不会用和“较少使用的问题。 目前,我国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多为发展时间较长的城市化模式。现在推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也正是城市化的模式。城市地区的社会和教学环境与青海农牧区有较大差别,城市化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农牧区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研究在大量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当地的现状对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导论,在导论中对选题的缘由和意义、文献综述等内容做了系统的阐述。 第一章,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本部分重点阐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学习理论等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青海农牧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与意义。本部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第三章,农牧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使用Excel、Stata10.0和SPSS18.0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通过对访谈问题的分析对数据分析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更为清晰地呈现出来。 第四章,农牧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本部分针对青海农牧区初中的现有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目标,并依据相关目标分别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等多个角度提出了适合农牧区初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希望这些策略可以对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所促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