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态氮素及苗期补水对旱地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高世铭
授予年度:2009年
摘 要:本试验以陇薯6号为供试作物,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铵硝比,副处理为苗期补水。重点研究苗期补水与不同形态氮素比对旱作马铃薯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初步得到较优的水肥耦合配置方案,结果如下: 1.苗期补水和不同铵硝比氮肥的施用改善了土壤水肥条件,使马铃薯植株生长健壮、叶片较厚,有效增强其光合作用能力,从而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并提高品质。在陇中半干旱地区,苗期补水(补水量为180m/hm)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2.苗期补水和不同铵硝比氮肥均能增加马铃薯的株高,与不施肥、不补水相比,分别增加了1.43%和26.09%。铵硝比和苗期补水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的光合速率,块茎形成期时,A1B3处理中光合值达到20.33μmol·m·s,氮素在生长前期作用效果强于后期,硝态氮对叶片光合作用的效果好于铵态氮。 3.在苗期补水条件下,铵硝比为3/9时,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在三个水平上分别达到最高,产量水平为65.16kg/mm·hm、叶片水平(块茎形成期)为7.53μmolCO/mmolHO、群体水平(成熟期)为101.81 kg/mm·hm。表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4.通过对耕层土壤中两种形态氮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尽管马铃薯为喜铵作物,在旱地中,马铃薯生长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形态主要为硝态氮,但混施效果好于单施。 5.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缺水、降水较少的情况下,苗期补水可改善土壤水分,增加氮肥的生物有效性,利于马铃薯根系对氮素的吸收,A1处理中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28.45 kg/kgN,不同形态氮素对其影响显著。在氮吸收指数上,补水效果明显,不同铵硝比间差异不显著。 6.水氮最佳处理组合为A1B3(苗期补水、铵硝比为3/9),马铃薯产量达到26280.82kg/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