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柠条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开发 收藏
柠条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开发

柠条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开发

作     者:刘鑫海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骆有庆;宗世祥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主      题:挥发物 柠条绿虎天牛 扫描电镜 植物源引诱剂 监测诱杀技术 

摘      要: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sp.)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绿虎天牛属(Chlorophorus),是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以幼虫钻蛀其干部,导致植株衰弱甚至死亡。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地区特别是宁夏灵武市、中卫市、盐池县的柠条锦鸡儿灌木林内大面积发生,导致柠条锦鸡儿大量死亡。为保护珍贵的柠条锦鸡儿资源,本项研究进行了植物源引诱剂筛选及监测诱杀技术的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一、利用动态顶空循环采集法采集健康与受害柠条锦鸡儿干部的挥发物,应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CT-GC/MS)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共得到主要挥发性物质59种,主要是烷烃及其衍生物、脂肪酸酯类、脂肪醛类、脂肪酮类、脂肪醇类及萜烯类物质。分析结果表明,挥发物中各组分大部分相对比例偏低,只有极少数物质相对比例较高,早(6:30-8:30)、中(12:30-14:30)、晚(18:30-20:30)三个时段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健康柠条锦鸡儿的干部在早晨和中午挥发的物质种类及含量相对较高,在受害后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脂肪醇类和萜烯类物质含量普遍偏低,而且在柠条锦鸡儿受害后其含量也没有明显上升;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柠条绿虎天牛触角上共有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Ⅰ型,Ⅱ型和Ⅲ型)、刺形(Ⅰ型和Ⅱ型和Ⅲ型)和锥形(Ⅰ型和Ⅱ型)。雌雄感器类型、分布与数量总体差异不大,其中锥Ⅰ形感器在雌虫触角上的分布范围较雄虫广,明确柠条绿虎天牛成虫对周围环境信息的感受包括触觉、嗅觉及对普通植物气味分子的识别等多种手段;三、根据对柠条锦鸡儿干部挥发物的鉴定结果结合柠条绿虎天牛综合感受能力分析,将购买到的异氟尔酮(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B)、领苯二甲酸二异丁酯(C)、3-己烯醇(D)和3-戊酮(E)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复配进行野外诱集试验,诱集结果显示,在宁夏中卫市进行的诱集试验中BCDE以1:1:1:1的比例、ABC以1:1:l的比例、单体A和AB以1:1的比例复配均表现了很好的诱集活性,其中BCDE以1:1:1:1的比例复配表现的诱集效果最好;在宁夏灵武市进行的诱集试验中发现AB以1:0.5的比例、单体A、AB以1:1的比例和AC以1:0.5的比例复配均表现了很好的诱集活性,其中AB以1:0.5的比例复配表现的诱集效果最好;综合分析两地的试验数据认为单体A(异氟尔酮)对柠条绿虎天牛的诱集效果好且稳定,确定为柠条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正在申请发明专利);同时发现同种诱芯配方在两地的诱集效果不尽相同,尤其是BCDE以1:1:1:1的比例复配的诱芯诱集效果差异最为显著。 四、引诱剂的野外监测诱杀技术初步研究表明,柠条绿虎天牛引诱剂结合漏斗形诱捕器达到最佳诱集效果,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为距地面0.5m,未得到引诱剂的最大有效诱集距离试验的数据;实践证明可以用柠条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对柠条绿虎天牛成虫羽化期动态进行监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