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宋明理学“异端”观研究 收藏
宋明理学“异端”观研究

宋明理学“异端”观研究

作     者:胡长海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蔡方鹿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2[哲学-中国哲学] 

主      题:宋明理学 异端 佛老 杨墨 霸道 俗学 

摘      要:孔子提出“异端这一重要哲学概念,后学对“异端的解读则莫衷一是。尤其在宋明时期,二程、朱熹以佛教为主要的“异端;陆九渊则以无师承或者师承不正为根本“异端;阳明及其后学则以词章功利俗学为主要“异端。这些“异端观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儒者为维护儒家人伦纲纪与政治治理的核心价值观而针对主要挑战对象进行的批判,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理学“异端观。对“异端的阐释不可一概而论,不同时代儒学的“异端观有不同的时代内容。故对其“异端观的解读应该根据具体的历史时代语境发掘其背后隐含的深刻含义,以及其存在的时代价值。 宋初儒者延续韩愈的道统思想以批判佛老之学,孙复、石介、欧阳修等皆目佛老为“异端。二程、朱熹延续这种判定,认为佛老之学冲击人伦道德,是根本的“异端。张载、胡宏、张栻、吴澄等亦以佛老为主要批判对象。宋明前期,理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以佛教、道教为最主要的批判对象。其原因在于,隋唐佛教、道教盛行,而儒家学说理论相对缺乏思辨性而受到佛教的挑战。此后韩愈提出道统思想对抗佛教,宋明理学不断吸收佛老哲学完善儒学理论的同时又不断排斥佛老强化儒学的统治地位。故此阶段宋明理学家主要批判佛教、道教为“异端。其中亦不乏对先秦儒学“异端观的延续,坚持对杨墨、申韩之学的排斥。 随着隋唐以来的三教融合不断强化,儒学亦通过吸取佛老理论完善自己的哲学体系。理学地位逐步确立后,佛教、道教已经不能撼动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伴随宋明理学的发展,心、理二分成为当时学术的主要矛盾,故此时的儒佛斗争转向儒学内部正统地位的争夺,最终形成朱陆之争。元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融进了世俗化的科举考试制度之中。其理论逐步僵化失去发展的动力,成为世人追逐功利的手段,故而被目为功利俗学,遭到批判。其典型代表为王阳明及其后学,他们认为当时主要的“异端乃是功利俗学,即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官学化的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家无论以杨墨、佛老还是俗学为“异端展开批判都是出于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的目的,其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在批判的同时,理学家也进行部分理论吸收以完善儒学理论。客观上讲宋明理学对“异端的批判促进了儒学尤其是理学的发展,有其积极意义。但理学家基本站在理学的立场与价值观批判所谓“异端,其论说有一定局限性。宋明理学“异端观的流变就是侧面反映中国学术思想不断批判吸收和创新发展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学术发展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内在规律,以及中国文化的自我修复纠正的能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