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唑膦对土壤酶活性及黄瓜幼苗安全性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姜兴印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2[农学-园艺学] 090202[农学-蔬菜学] 0713[理学-生态学]
摘 要:本研究采用冬暖大棚土壤施药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噻唑膦对土壤酶活性和黄瓜幼苗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通过分析土壤水解酶、氧化还原酶、黄瓜根部三种保护酶、MDA含量、根系活力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噻唑膦对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安全性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采用冬暖大棚土壤施药,研究了噻唑膦在田间条件下对蔬菜大棚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唑膦对土壤脲酶的影响较明显,各剂量处理均表现为激活-抑制-激活作用;噻唑膦对蔗糖酶以抑制作用为主,各剂量处理均表现为激活-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相对较小,低剂量(10%颗粒剂22.5 kg/hm2,30 kg/hm2)表现为激活作用,高剂量(60 kg/hm2)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激活或抑制作用都不显著。施药期到50 d后,大棚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都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2.噻唑膦对土壤酶的室内培养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噻唑膦处理土壤后,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与盆栽试验的结果具有相似性。各浓度对土壤脲酶表现为刺激-抑制-刺激作用;各浓度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刺激-抑制-恢复对照水平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相对较小,激活或抑制作用都不显著。各浓度处理对土壤磷酸酶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烈。 3.通过大棚盆栽药效试验,研究了10%噻唑膦对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10%噻唑膦22.5、30、45、60 kg/ hm2 4个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提高。药剂处理土壤并移栽番茄幼苗后第30 d,上述4个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达到92.84%、93.17%、96.05%、97.07%。药剂处理第60 d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达到92.55%、93.52%、94.23%、95.20%。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的试验表明,噻唑膦22.5、30、45、60 kg/ hm2处理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移栽番茄幼苗后第15 d,上述个剂量对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1.24%、83.12%和85.47%、86.61%;移栽后30 d,4个处理的杀虫效果仍达到80%左右。 4.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噻唑膦对黄瓜根系生长发育、根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45、60 kg/ hm2)的噻唑膦处理,其根长、根鲜重都明显小于对照,而低剂量(15、22.5、30 kg/hm2)影响不显著。对于根活力,低剂量处理(15、22.5、30 kg/hm2)高于对照,而高剂量处理(45、60 kg/ hm2)低于对照水平。SOD和POD两种酶,在3个低剂量(15、22.5、30 kg/hm2)的施药量时,其酶活与对照相当;而2个高剂量(45、60 kg/hm2)处理的酶活,都显著高于对照。噻唑膦各处理CAT的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