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白狄研究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何艳杰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304[法学-民族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30404[法学-中国少数民族史]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摘 要: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山国的建立者白狄族在东迁以前,分布于今陕北、晋西北和渭水北岸等地,其中陕北地区为其腹地,晋西北和渭水北岸等地,白狄以聚落形式穿插分布其中,故以陕北为地域范围对白狄的探索,可作为对前中山国史研究的一部分,亦是对先秦时期陕北地区历史的有益探索和补充。从分布地域和命名方式观察,商代的方为陕北白狄的祖先,申戎和玁狁进入春秋以后一部分与陕北白狄融合。陕北白狄是存在于秦、晋之间的一支重要力量,陕北白狄与晋国有婚姻、战争和盟会等诸多方式的交流;春秋时期秦国未有向北扩展土地,同白狄的交往多是联合伐晋,另外从陕北往关中进攻是理想通道,故秦国利用陕北白狄所处地理位置来保护自我、牵制晋国。陕北白狄东迁有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两方面证据。陕北白狄东迁的原因包括,晋国的“和戎政策的吸引;晋国剿灭赤狄使白狄东迁没有劲敌,陕北白狄东迁时晋国势力尚处于太原以南;历史地理气候方面的证据表明,春秋时期陕北地区干燥、少雨、植被退化且有沙尘暴的侵袭,山西中北部和华北平原这时的自然气候条件相对适宜,故环境因素也影响了白狄东迁。陕北白狄没有南迁,由于当时秦国实力的强大且对戎狄持排斥的态度,同时也受西周晚期秦对白狄部分族群驱逐记忆的影响。米脂张坪墓地、虫坪塬墓地和李家崖东周墓地,为白狄在陕北的考古遗存,陕北白狄是以晋文化为主兼有北方草原文化,从事种植和饲养动物的族群。从文化类型、分布地域和人种观察,东周时期陕北存在三支相异的族群,分别为白狄、林胡和戎人。东周时期晋国、魏国、赵国、秦国和义渠戎等族群,均在陕北有过存在且相互对抗,最后秦国在各方势力角逐中胜出,秦长城的修筑标志着陕北正式纳入秦国的版图,陕北的族群和文化亦不断与之趋同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