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鳌山湾水动力环境及泥沙运动特征研究 收藏
鳌山湾水动力环境及泥沙运动特征研究

鳌山湾水动力环境及泥沙运动特征研究

作     者:李淑玲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佘宗莲;孙永福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81502[工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主      题:鳌山湾 水动力环境 泥沙运动 

摘      要:水动力条件及泥沙冲淤特征是港口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制约港口正常运行与否的重要因素。 青岛市拟在鳌山湾建设新港区,本研究对该区及邻近海域水文条件、地质地貌特征、海底沉积物及泥沙运移趋势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可为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分析鳌山湾区域已有的地质资料,阐述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在研究区进行了8个站位的海流及悬沙观测,获取研究区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泥沙运动的动力机制;通过现场踏勘,基本查明研究区的动力地貌特征;现场进行了一百多个站位的沉积物取样工作,通过土工试验,获取了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查明沉积物分布规律,通过与水动力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对研究区的泥沙来源及运动范围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得出结论如下: (1)研究区陆地地貌为被山溪雨源流水地貌切割的侵蚀剥蚀区,海岸属于典型的基岩岬湾岸。海底主要发育水下岸坡和水下平原,局部有水下沙坝和水下洼地等正负地形分布,鳌山湾湾内、湾外水域地形平坦,除岬角区外海底坡度小。 (2)研究区海底沉积物有砂(S)、粉砂质砂(TS)、粉砂(T)和粘土质粉砂(YT)等几种。其中粉砂和粉砂质砂分布范围最广,占据了2m以深水域的海底。粗颗粒的砂质沉积物则主要分布在近岸区。各粒级组分由岸向海渐变,由岸向海砂含量逐渐降低,粘土含量逐渐增大。 (3)调查区为规则半日潮流,潮流的运动形式旋转流和往复流兼存,其中鳌山湾内水域以往复流为主,湾外则为旋转流。潮流椭圆长轴方向表、中、底三层基本都在西北-东南方向,潮流最大可能流速38.4cm/s~62.7cm/s。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潮流湾外为SW向,湾内为偏N向,落潮流向相反。海流流速由岸向海逐渐增大,自表至底逐渐减小。 (4)研究区水域海水含沙量为0.2mg/l~85.5mg/l,平均在15.0mg/l~23.6mg/l之间。含沙量从表至底逐渐增大,含沙量值与流速正相关。 (5)研究区泥沙来源主要有河流输沙、海岸侵蚀来沙和外海来沙等几种。其中近岸粗颗粒泥沙主要是河流输沙和海岸侵蚀来沙堆积所致,而深水区细颗粒泥沙主要来自于悬沙落淤。目前注入鳌山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几条小河由于上游修建水库,枯水期基本断流,仅洪水期还有少量水沙注入,海区外来沙源较少。 (6)在波浪作用下,研究区内大部分海底泥沙可以活动,但泥沙强烈活动的范围有限:大部分时间2m以浅泥沙强烈活动。沿岸输沙方向由岬角指向湾顶,由于沙源有限,输沙量较小。 (7)海区日单宽输沙量不大,全潮日单宽输沙量大潮期为377.4kg/dm~777.3kg/dm,小潮期为306.5kg/dm~1109.2kg/dm。 (8)研究区目前海岸态势总体较为稳定,冲淤变化较小。 (9)研究区构造稳定,具有较长的深水岸线、岸滩稳定,泥沙来源少,有岬角掩护和一定范围较为平坦的后方陆域,具备建设深水大港的条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