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角度看古建筑术语翻译中的文化对等与缺失 ——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速梅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古建筑术语 顺应论 《中国传统建筑》 文化对等 文化缺失
摘 要:古建筑术语(以下简称为AA terms)是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流传下来的,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以著名古建筑大师楼庆西编著,李竹润翻译的“中国基本情况系列丛书《中国传统建筑》为研究蓝本,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等三个角度对其中常用古建筑术语翻译进行了探讨分析。文章从对古建筑术语的分类、常见译法及特点出发,从顺应论的语境、结构、动态和意识程度等四个研究视角,通过对比分析30个例子,47对译语与源语,阐述了术语翻译中的文化对等与缺失。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该论文从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等三个角度出发,具体结合古建筑术语翻译实例,提出了术语翻译中材料、命名、装饰和颜色等方面的文化特征,证明术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选择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活动,需要译者既要有双语基础,也要有双文化背景。二、该论文结合国内外有关建筑术语翻译的研究,重点论证古建筑术语翻译中的常见翻译策略,从而提出了音译、意译和音译结合意译等三种不同翻译策略选择对古建筑术语翻译中的文化对等与缺失现象会产生必然影响。三、该论文从宫殿建筑、坛庙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等六个方面,以顺应论的结构、语境、动态和意识程度等四个研究视角为出发点,研究了古建筑术语翻译中的文化对等与缺失,开创了古建筑术语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弥补了当前人们对古建筑术语翻译中文化特征研究的不足。以上三点不仅是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更证明了顺应论的结构、语境、动态和意识程度等四个视角对古建筑术语翻译中应用的合理性和对古建筑术语翻译现象的解释力。本文从音译、意译和音译结合意译等翻译策略的角度入手,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中国古建筑术语的翻译提供了些许建议。同时,提出了古建筑术语翻译中的材料、命名、装饰和颜色等四个方面的文化特征,为更好地发扬中华古建筑文化服务,也为外国友人通过古建筑术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