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共情性别差异及其脑机制探究——从“自我-他人分离”的角度 收藏
共情性别差异及其脑机制探究——从“自我-他人分离”的角度

共情性别差异及其脑机制探究——从“自我-他人分离”的角度

作     者:寇娟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邹枝玲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主      题:共情 性别差异 自我-他人分离 脑机制 楔前叶 

摘      要:共情,指在不混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体验并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它能促进人际交流和人际理解,帮助人们顺利的开展社会活动。已有诸多研究者对共情性别差异有关注,其中问卷调查显示女性有更强的共情能力,而一些fMRI和ERP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一部分研究指出女性共情优势,一部分显示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这些性别差异的研究中较为一致的结果是女性有更强的情绪识别能力而男性有更强的“自我-他人分离。共情“自我-他人分离指在共情的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情绪表征对他人的情绪状态所诱导产生的自我情绪的意识。以往对于共情“自我-他人分离性别差异的研究主要是对情绪面孔材料共情情绪感染阶段的“自我-他人分离或疼痛共情的“自我-他人分离,研究结果指出男性在共情中有更强的“自我-他人分离。本研究拟采用共情情绪观点采择任务关注日常生活事件中共情“自我-他人分离的性别差异,通过行为学实验和fMRI实验探讨积极消极生活事件共情“自我-他人分离的性别差异及其脑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在共情过程中的差异。研究一,采用情绪观点采择的范式,考察共情“自我-他人分离的行为上的性别差异。该实验为3因素混合实验设计2(性别)×2(效价)×2(角度)。其中性别因素指的是被试的性别,该因素是被试间因素;效价因素指刺激材料为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该因素是被试内因素;角度因素指完成自我角度想象任务和完成他人角度想象任务,该因素是被试内因素。本研究的刺激材料是自编的积极和消极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情景事件(事件来自于社会适应性问卷并结合与大学生一对一访谈而得)。这些情景事件以句子的形式呈现,并在句子下面配有与该事件一致的情景卡通图片。刺激材料在正式实验前均进行了效价、可理解程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的评定,以保证其可被理解和能唤起共情。实验开始时首先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图片刺激材料,要求被试想象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自己的情绪状态(自我角度)及想象这些事情发生一个陌生人身上时他/她的情绪状态(他人角度),并且进行0-4点的评分。50名被试完成实验(26男)。实验对情绪评分结果进行3因素ANOVA分析发现,性别因素主效应显著,女性评分显著高于男性;效价因素主效应显著,积极事件评分显著高于消极事件评分;角度因素主效应显著,他人角度评分高于自我角度评分。交互作用中只有性别因素和角度因素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男性在他人角度评分高于自我角度,而女性在他人角度与自我角度的评分差异不显著。该结果提示,无论对积极情绪事件或消极情绪事件,男性“自我-他人分离程度(他人角度的评分与自我角度的评分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女性。为了排除研究一的实验结果是由于实验过程中被试自我、他人因素混淆,影响了实验结果从而进行了研究二。本实验是2(性别)×2(效价)×2(角度)的混合设计,其中性别因素和角度因素均是被试间因素,效价因素是被试内因素。研究二实验材料同研究一。本实验招募了123名(75女)被试,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只需要完成一个角度的想象任务,即想象自己或想象他人。实验结果与研究一的结果一致,效价主效应显著,积极事件评分显著高于消极事件评分;.性别主效应显著,女性评分显著高于男性评分;角度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中只有性别因素和角度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对于积极事件,男性在他人角度时的评分均显著高于自我角度时的评分;对于消极事件,男性在他人角度时的评分有高于自我角度评分的趋势。无论是积极情绪事件或消极情绪事件,女性在自我角度时的评分和他人角度时的评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验证了实验一的结果,即在共情过程中,男性的“自我-他人分离程度显著高于女性。研究三,采用fMRI技术考察“自我-他人分离性别差异的脑机制。实验任务和实验材料同研究一。37名(18女)大学生被试完成共情任务并同时进行fMRI扫描。结果表明:当面对消极事件时,男性在自我角度下比他人角度下激活增强的脑区包括,左侧前扣带(Left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yrus, MFC),左侧距状皮质(Left calcarine);而在他人角度下比自我角度下激活增强的脑区是右侧楔前叶(Right precuneus)。而且,男性“自我-他人分离程度与右侧楔前叶的激活强度显著正相关,即自我-他人分离程度越高,右侧楔前叶激活越强。但是,当面对积极事件时,性别差异不显著,自我-他人角度的差异也不显著。在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行为结果可知,无论对消极事件或积极事件,在共情过程中男性表现出更高的“自我-他人分离。2)男性更高的“自我-他人分离可能与右侧楔前叶的激活增强有关,但是此关系仅对于消极事件而言。3)本研究对共情中男性“自我-他人分离程度更高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本研究结果提示男性和女性在共情时即使行为表现相似,但是可能涉及的神经机制不同:女性对他人共情时主要通过自我的情绪体验的扩散,而男性则更有可能调用社会认知的资源来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