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舞弊、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斌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20201[管理学-会计学] 12[管理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摘 要: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两权分离,从而形成了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导致了两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当公司管理层面临配股、被特殊处理或者停牌等压力时有强烈的动机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然而,管理层为了使自己的舞弊行为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很有可能以额外的审计费用向审计师进行审计意见的购买。不难发现,近年来,国内外审计失败的案例频频发生,从国外的安然事件到国内的银广夏财务造假案,都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而在众多的案件中,作为“经济警察的审计师不但没有起到查错纠弊的责任,反而为了个人私利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合谋为其提供有利的审计意见报告,这使得注册会计师作为第三方的独立性遭到怀疑,审计师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规范审计收费和防止审计意见购买对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以及广大投资者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在以往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财务舞弊动机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控制人理论以及供需理论等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购买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选择了2004—2008年财务报表舞弊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审计失败的样本,构建了预测模型用于衡量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进而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务报表舞弊风险的存在增加了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因而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向被审计单位收取了较高的审计费用;异常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不能通过异常审计收费的高低来直接判断上市公司是否进行了审计意见的购买行为;而舞弊风险和异常收费的交互变量与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显著,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审计意见供需达到时机的契合时上市公司有可能进行审计意见的购买行为。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