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阈下我国农民劳动增收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国友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主 题: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农民 劳动收入 劳动增收 主要路径
摘 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重要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劳动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纵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广大农民作为普通的劳动群众,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价值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厚重的精神基础。然而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这个特殊的社会时期,农民在社会各阶层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相对脆弱。尽管在党和政府“支农、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纵向比较而言,农民的劳动收入呈现较快增长;但是,横向比较而言,农民劳动收入总体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农民劳动增收困难持续加大。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关键在于拓宽农民的劳动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劳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阈下,从我国农民劳动收入的基本状况、劳动增收问题的主要原因、实现劳动增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实现劳动增收的主要路径等四个方面,详细系统地梳理我国农民劳动增收问题。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叙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文献、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预测文章可能的创新点和可能遇到的研究困难,为全文的研究作铺垫。第二章:阐述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阈下我国农民劳动增收问题的基础理论。介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并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阈下阐发农民的“劳动价值理论,概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农民劳动增收问题的理论节点,为论文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章: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阈下我国农民劳动增收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现实角度,深入分析实现农民劳动增收,对提高我国农民生活质量、拉动我国内需和经济增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从理论角度,深入发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和政府的支撑政策、农民的劳动价值实践活动对实现农民劳动增收提供理论依据的可能性。第四章:详细论述现阶段我国农民劳动收入的基本状况。结合现阶段农民劳动收入的结构组成、劳动收入的总体水平、劳动增收困难逐渐加大的具体情况,叙述农民劳动增收所遭遇的不同窘境,综合剖析现阶段农民劳动增收问题的现实境况。第五章:阐释我国农民劳动增收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农民的社会主义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失范,农业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长期存在城乡非均衡发展体制的壁垒,“强资本弱劳动的价值分配趋向日益明显,农民自身综合素质较低等五方面,深度剖析农民在劳动生产、劳动交换、劳动分配过程中的劳动增收问题的主要原因,透视影响我国农民劳动增收问题的症结,为探索农民劳动增收的主要路径提供前提。第六章:充分论述实现我国农民劳动增收的主要路径。在实践和政策层面,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指南,围绕农民劳动价值的实现,具体从切实保障农民的社会主义劳动合法权益、规避农业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破除城乡非均衡发展体制的壁垒、凸显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等五方面,探索解决我国农民劳动增收问题、实现我国农民劳动增收的主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