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香樟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凤仙花生长生理的影响 收藏
香樟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凤仙花生长生理的影响

香樟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凤仙花生长生理的影响

作     者:李仲彬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庭兴;王自勇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90706[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9[工学-林业工程] 09[农学] 

主      题:香樟 凋落叶 次生代谢物质 化感作用 凤仙花 

摘      要: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凤仙花(mpatiens balsamina)为受体,模拟自然状态下香樟(Cinnamomum camphor a)凋落叶在土壤内分解过程中对其生长的影响。设置0g-pof-1 (CK),20g-pot-1 (T1),40 g-pot-1 (T2),80 g-pot-l (T3)4个凋落叶施加水平。分别于播种后60 d、80 d和100 d测定凤仙花的形态特征、光合及抗性生理指标;同时为观测施加凋落叶对土壤通气透水性以及根系生长的物理阻隔是否对受体植物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设置平行空白试验,将香樟凋落叶蒸煮2d后风干(尽可能地减少其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同样设置0 g-pot-1 (CK)、20 g-pot-1 (Z1)、40 g-pot-1 (Z2)和80 g-pot-1 (Z3)4个凋落叶水平,播种后60 d测定凤仙花各项指标;采用GC-MS鉴定香樟凋落叶原样和蒸煮凋落叶的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推断凋落叶中被蒸煮掉的物质是否为起主要作用的化感物质。研究结果如下:1.香樟凋落叶分解初期显著抑制了凤仙花的地径和株高生长,随处理量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强。处理达80 d时,各剂量凋落叶处理的抑制效应开始减弱,但仍然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凤仙花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光下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及可利用光强范围均随凋落叶施入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凤仙花叶片暗适应荧光参数也随凋落叶施入量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香樟凋落叶分解释放的化感物质主要通过抑制凤仙花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而影响凤仙花的光合作用,导致凤仙花生长发育受阻。3.播种60 d后,随凋落叶处理量的增加,凤仙花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间在开花过程中的花期、花量等也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表明本试验凋落叶施加范围内,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化感物质可能才是抑制凤仙花生长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香樟凋落叶含有樟脑、芳樟醇、桉叶油醇等可能的化感物质,在其分解过程中,这些物质逐步释放到环境中,对凤仙花的生长、抗性生理、光合作用、开花物候等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表明香樟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具有较强的化感潜力,在园林植物配置造景及造林工作中应合理利用,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耐化感作用的观赏植物与香樟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观赏效益;在园地种植中,选择具有抗化感潜力的作物(如蔬菜等)与之配置,从而有效地发挥林下作物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