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温阳化浊法治疗发作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收藏
温阳化浊法治疗发作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阳化浊法治疗发作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     者:张全喜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限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温阳化浊法 痰浊中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摘      要:目的:观察温阳化浊法治疗发作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符合课题纳入标准且确诊为椎-基底动脉TIA,中医属痰浊中阻型发作性眩晕的门诊患者。将符合标准的门诊患者予化浊定眩汤为主方进行加减,水煎服300ml,日2次早晚分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服药后的第2、4周进行眩晕障碍评分、椎-基底动脉系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判定,记录并统计数据。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较,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眩晕障碍总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眩晕障碍评分中的躯体性、情感性、功能性3项在治疗2周,治疗4周与治疗前各时点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前、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患者椎基底动脉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降低,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各时点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总积分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临床疗效方面:在治疗2周、4周后,中医证候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76.6%、90.0%,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2周、4周后,患者的眩晕障碍评分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20.0%、90.0%。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应用温阳化浊法在治疗4周后能使本病患者的眩晕障碍评分、椎-基底动脉系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应用温阳化浊法可以有效改善发作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中医证候。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