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与强脉冲光治疗紫外线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 收藏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与强脉冲光治疗紫外线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与强脉冲光治疗紫外线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对比研究及对皮肤c-kit、PAR-2的影响

作     者:平宇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曹莫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100206[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主      题: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强脉冲光 色素沉着 紫外线 C-kit PAR-2 

摘      要:目的:研究对比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Micro plasma radio frequency technique)与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紫外线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效果及对皮肤中c-kit、PAR-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究二者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可能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花色豚鼠为实验对象,背部棕黄色皮肤脱毛后进行窄谱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照射,制造色素沉着模型(照射参数:0.9J/cm、1次/周、共3周)。模型建立成功后,将造模区皮肤分为:A、B、C三组。A组:不接受治疗;B组:给予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治疗过程:采用定点式H-TIP、输出功率:30W、作用时间:0.6s、每个发射点治疗总能量:18J,治疗1次;C组:给予强脉冲光照射治疗。治疗过程:首先于受试区域涂1mm厚的冷凝胶,选择AFT570nm的治疗模式、能量密度8J/cm,脉冲宽度12ms,光斑面积10mm×30mm,治疗1次。分别对造模前后皮肤与治疗术后2周、4周不同治疗区域的皮肤进行拍照、取材。肉眼观察豚鼠皮肤颜色大体改变情况,并将取材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Fontana-Masson银染色、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各组豚鼠皮肤颜色、组织结构、黑素颗粒合成的变化以及c-kit、PA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肉眼皮肤颜色的变化紫外线照射完成后,照射区皮肤色泽显著变黑呈现深褐色,颜色分部均匀且稳定。治疗后2周、4周观察A组皮肤颜色略有消退;B、C组皮肤颜色消退较明显。2.皮肤组织结构完整性与黑素颗粒的定性评价HE染色可见造模前后及治疗后各组皮肤组织结构均未见缺损,表皮组织细胞的排列结构无明显紊乱,皮肤结构完整;NB-UVB照射完成后,HE染色可见表皮中的黑色素颗粒大致的分布范围与密度比照射前大幅增加。治疗后各时期,B组、C组表皮黑色素颗粒的分布与密度和同期A组相比均有较明显的下降。3.统计分析黑素颗粒含量的变化F-M银染色可见NB-UVB照射后表皮内黑素颗粒含量大幅度增长,造模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B、C组表达量均显著少于A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表达量少于B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AR-2蛋白:治疗后2周与4周:B、C两组PAR-2表达量均比同期A组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PAR-2表达量皆比同期B组少,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窄谱紫外线照射诱导的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具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也验证了强脉冲光改善皮肤色素沉着的确切作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与强脉冲光相比,强脉冲光对治疗皮肤色素沉着更具优势。二者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机制一方面可能与c-kit受体减少抑制黑素细胞的活性与生长、增殖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PAR-2受体表达减少进而干预黑色素颗粒的转运过程有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