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机制研究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肖爱娇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热敏灸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转录因子 细胞间粘附因子-1
摘 要:目的观察热敏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损伤侧大脑皮质中核转录因子-кB(nuclear factor-кB,NF-k B)与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含量的影响,以阐述热敏灸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重约200-220g)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大鼠根据艾灸前后尾温与肛温变化分为艾灸组和热敏灸组。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2h后进行再灌注,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5分法和18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梗死情况;一般形态学观察和HE染色检查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用鼠尾光照测痛仪检测大鼠的甩尾潜伏期;腹主动脉采血取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2与TNF-α的含量;脑组织石蜡/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患侧脑组织中NF-kB、ICAM-1的表达。结果1模型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缺血侧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和触觉反射减弱。TTC染色发现缺血区脑组织呈现白色,缺失典型染色,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域相一致。大体形态肉眼观察发现,大鼠缺血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组织颜色发白,肿胀明显,其余部分为浅红色。HE染色镜下观察发现,梗死中心区细胞排列稀疏,形态不规则,胞核皱缩或溶解,碎裂;间质水肿;内皮细胞肿胀。2热敏灸与非热敏灸的评价艾灸组大鼠各时间点艾灸后平均尾温较艾灸前平均尾温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大鼠艾灸后肛温与艾灸前肛温几乎无明显变化;热敏灸组大鼠各时间点艾灸后平均尾温较艾灸前平均尾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大鼠艾灸后肛温与艾灸前肛温几乎无明显变化;3痛阈评价各组大鼠术前甩尾潜伏期无明显差异;假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甩尾潜伏期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艾灸组和热敏灸组术后各时间点甩尾潜伏期较术前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治疗后艾灸组和热敏灸术后组各时间点甩尾潜伏期较前逐渐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各时间点甩尾潜伏期较前无明显变化;热敏灸组术后各时间点甩尾潜伏期与艾灸组相比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艾灸与热敏灸治疗后对大鼠血清中IL-1β、IL-2和TNF-α含量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与IL-2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所升高;艾灸组与热敏灸组大鼠血清中IL-1β与IL-2水平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大鼠血清中IL-1β与IL-2水平与艾灸组大鼠相比变化不明显。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变化不明显;艾灸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稍有降低;热敏灸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艾灸与热敏灸治疗后对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NF-k B、ICAM-1表达的影响假手术组脑组织中NF-k B、ICAM-1表达的阳性细胞较少;模型组表达的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和热敏灸组表达的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较艾灸组表达的阳性细胞减少,与艾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艾灸与热敏灸治疗后可以减小大鼠脑组织的梗死体积,改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2艾灸与热敏灸治疗后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2与TNF-α的含量和脑组织中NF-k B与ICAM-1的表达,提示这些炎症因子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艾灸和热敏灸治疗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3热敏灸对大鼠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优于艾灸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