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牙期安氏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肌电研究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洪发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恒牙期安氏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肌电图特点。为在正畸临床工作中,把握肌肉功能与颅面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推断肌肉功能在错(?)畸形形成、治疗以及治疗后保持中的作用,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从2008年9月~2009年9月来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患者中以纳入标准随机选择安氏Ⅰ类咬合关系恒牙期患者共48人(男性24名,女性24名)。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winceph8.0软件进行分析。要求无下颌偏斜,无颞下颌关节症状。要求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为骨性I类(0°ANB5。),按照下颌平面角(SN-MP、FH-MP)分为高角、低角、对照(均值角)组。1.比较各组不同状态下咬肌以及二腹肌前腹肌电特点:(1)下颌姿势位。(2)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空咬)。(3)咬肌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咬树脂垫)。(4)二腹肌前腹小开颌以及最大开口位。(5)吞咽运动。(6)咀嚼胶母糖。(7)咬肌静止期。2.相关分析。 结果:1.在下颌姿势位时,高角组二腹肌前腹肌电波幅值小于对照组、低角组则大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咬肌肌电波幅值有小于对照组的趋势、低角组肌电波幅值有大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空咬)以及紧咬树脂垫时,在树脂垫高度为2mm时,高角组二腹肌前腹肌电波幅值小于对照组、低角组则大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为4mm以及6mm时均无统计学意义;3.二腹肌前腹小开颌以及最大开口位时,高角组二腹肌前腹肌电波幅值小于对照组、低角组则大于对照组(P0.05);4.吞咽运动状态下,高角组咬肌、二腹肌前腹肌电波幅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低角组则大于对照组(P0.05);5.咬肌咀嚼运动时,高角组在闭口相、咬合接触相以及食物粉碎相肌电波幅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低角组则大于对照组(P0.05);开口相、食物保持相、牙尖交错位,高角组咬肌肌电波幅值有小于对照组的趋势、低角组肌电波幅值有大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6.咬肌咀嚼运动时,高角组在开口相、牙尖交错位肌电运动时程大于对照组(P0.05)。闭口相、食物保持相、咬合接触相以及食物粉碎相时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角组开口相、食物保持相、牙尖交错位肌电运动时程小于对照组(P0.05)。闭口相、咬合接触相以及食物粉碎相时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咬肌静止期检测,高角组以及低角组咬肌静止期时程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潜伏期时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下颌平面角与咬肌、二腹肌前腹肌电波幅值负相关。 结论: 1.恒牙期安氏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咬肌以及二腹肌前腹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肌电活动存在差异。 2.咬肌静止期检测,高角、低角组时程均较对照组延长,提示有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可能。 3.下颌平面角与咬肌、二腹肌前腹肌电波幅值具有相关性,也从另一方面证明恒牙期安氏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肌电活动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