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提高肺腺癌放射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收藏
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提高肺腺癌放射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提高肺腺癌放射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     者:马洁韬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邹华伟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腺病毒 p53 肺腺癌 放射增敏 

摘      要: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提高肺腺癌放射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前言 肺癌主要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后者占全部肺癌的80%,进一步分为腺癌(25%)、鳞癌(35%)、大细胞未分化癌(15%)和其他不常出现的亚型。外科治疗是大部分NSCLC的首选方法,但在肺癌患者被确诊时,70%~80%己为局部晚期或晚期而失去手术切除的根治性机会,放射治疗为该期患者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敏感性是放射治疗成败的关键,采用各种药物和生物学的手段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是提高放疗疗效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应用基因药物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受到广大临床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研究发现与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很多,如p53、Rb、ras等,其中p53基因是研究最透彻,也是功能最强大的抑癌基因,存在于人体正常细胞,该基因突变与50%人类肿瘤相关,其中高达50%的非小细胞肺癌和70%-80%的小细胞肺癌有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 目的 探讨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rAd-p53)对肺腺癌A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放射增敏的机制。 实验材料与方法 通过利用MTT法测定rAd-p53对肺腺癌A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计算出rAd-p53的50%抑瘤浓度ID及对细胞无毒性的20%抑瘤浓度ID,选取对细胞无毒性的ID作为放射增敏实验浓度。 实验分空白对照组(C)、照射组(R)、加药组(D)、照射加药组(R+D),照射剂量为0Gy,2Gy,4Gy,6Gy,8Gy,10Gy,然后利用单击多靶数学模型拟合辐射剂量效应曲线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存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单独2Gy剂量照射下的四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 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及origin6.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结果x±s表示,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pearson直线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rAd-p53对肺腺癌A2细胞的作用存在剂量依从性,即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作用24h后的ID为8.9×10VP/ml,而ID约为1×10VP/ml,在rAd-p53浓度低于1×10VP/ml时,未见明显的细胞抑制作用。 放射增敏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2细胞受不同剂量照射后各处理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C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随着照射剂量增加,集落能力下降更明显;同一照射剂量下,R+D组集落形成率明显比R组低;R组D值为1.26,D值为3.37Gy;R+D组D值为0.45Gy,D值为1.05Gy;SER为2.8,SER为3.21。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转染rAd-p53后,G/M期细胞比例增加,R+D组G/M期阻滞最为强烈(P0.05)。凋亡率测量结果显示:D组较R组凋亡率高,与C组相比分别增加2.37和2.02倍(P0.05),R+D组凋亡率最高,为C组的3.25倍(P0.05)。G/M期细胞与凋亡指数相关分析:r=0.989,P0.05,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rAd-p53对体外肺腺癌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rAd-p53增敏机制主要为抑制细胞对放射线所致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诱导细胞进入凋亡状态及影响细胞周期的再分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