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华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摘 要:目的:通过对课题组先期研制的中医慢性肝病证候量表的信度、效度及敏感性分析,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的质量,从而为中医临床诊治肝炎后肝硬化提供客观、有效的工具,并以此推动中医证候量化与规范化的发展。 方法:依据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并结合临床实际及专家讨论意见,并参照国际通用的慢性肝脏疾病量表(CLDQ)设计方法,拟定了中医肝病证候量表的条目并按证候分类特征进行维度划分。再运用中医慢性肝病证候量表分别采集14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151例非肝病患者的临床表征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录入所有临床资料。对全部数据应用Cronbach sα系数法分析检验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运用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方法来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同时,运用秩和检验,对肝硬化患者和非肝病患者两组间量表各条目及维度的得分进行显著性检验以评价量表的敏感性。 结果: 将中医慢性肝病量表的测试值进行了全项目的Cronbach’sα系数分析,其在慢性肝硬化患者中的α系数为0.892,在非肝病患者组为0.844,均大于0.80。表明各项目间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提示量表的信度较高。对各维度间与量表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各个维度之间及与总分间均呈高度正相关(P1提取8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78%。因子经旋转后,按每个条目其相关系数大于0.6进行提取因子,口臭、恶心、喛气、尿黄、抑郁条目对因子1载荷较大,反映湿热证特征;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双眼酸胀、入睡困难条目对因子2载荷较大,主要反映了肝肾阴虚特征;因子3与乏力、腰酸、膝酸软、头痛关联程度大,主要代表了疾病的共性特征;因子4与肝区痛、潮热盗汗、畏寒肢冷、下肢水肿关联程度大,主要反映了脾肾阳虚证的特征;因子5与肝区疼痛、腹胀、胸胁乳房胀痛、少腹胀痛关联程度大,主要代表了肝郁脾虚证的特征;因子6与皮肤瘙痒、因子7与口苦、因子8与肌衄关联程度大,主要反映了瘀热证的特征。而将肝硬化组与非肝病患者条目间评分进行秩和检验,显示在头痛、两目干涩、目赤肿痛、恶心、便秘、便溏六个条目的组间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两组的各维度得分进行秩和检验,结果示,除脾肾阳虚证维度与非肝病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共症、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蕴结维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量表维度划分有良好的敏感性。 结论: 1.自行拟定的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量表在用于评定本病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该量表在对肝硬化患者的评定中有良好的反映性及敏感度,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对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评价及证候分类判别。 3.该研究为探寻中医临床诊治肝炎后肝硬化有效、客观的工具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方法,可籍此推动中医证候量化与规范化的发展。